下一篇4  
2007年1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苏州:中式茶馆在走下坡路?

杨海石

  朋友小聚去哪里?要是前几年,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去茶馆。钱塘茶人、和茶馆、茶人村……哪个地方不是爆满。可如今问到喝茶,许多人会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去过茶馆了,甚至记不清上次去是什么时候。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苏州的中式茶馆悄然发生着变化。

  李先生,一个喜欢自由的创业者,平常不参与管理的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与朋友吹牛,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多,几年前的生活状态经常是白天“皮包水”——喝茶,晚上“水包皮”——洗澡,特别是在有寒意的日子里。在钱塘茶人、和茶馆、茶人村间行走,多的时候,一个星期就要去个二三次。然而就是这样的“铁杆”,现在一年也去不了几次。与朋友吹牛的习惯没有改,不过李先生喝茶的地方改了,有时候邀朋友来家里喝喝功夫茶,有时候会去一些相对冷清的咖啡馆,有时候甚至会去园林里喝喝“野茶”。 

  最近去过茶馆吗?最近与朋友一起喝过茶吗?多数人说自己去茶馆的次数少了,一些人则说自己也没有少喝茶,只是喝茶的方式与地点发生了变化。 

  与以往相比,中式茶馆不知不觉中冷清了不少。茶馆的生意究竟如何?消费者说的只是感觉,而商家说的才可能是事实。 

  在苏州人比较认可的和茶馆,一楼、二楼清一色的老头、老太,店内负责人许小姐说,刚好赶上重阳节前老年人的包场,现在白天通常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退休人群,但这样的客人有时会一开门就来,一直呆到下午清场,早餐、中餐、晚餐可以一并解决,白天的亏损只能通过晚上的商务客人来弥补。 

  许小姐坦言,现在茶馆生意与前几年压根不能比,3年前茶馆三层楼面经常爆满,现在提供的副食品比以前还多,但只有到周末才能坐满两层,平常只有一层,和茶馆开出的高新区店因为外来人口多、消费能力不够,仅一年就关门了,茶馆生意在走下坡路是不争的事实。 

  把“杭州版”茶馆第一个带进苏州的是钱塘茶人,据该店萧经理介绍,尽管钱塘茶人目前客流还算稳定,但是不能否认,与前几年确实是不能比了。消费人群在流失是一个方面,还有一点让茶馆在走下坡路的就是,成本上升让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了。无论是和茶馆、钱塘茶人,还是其他茶馆,这是普遍面临的一个痛苦:房租涨,副食品原料涨,但茶单价钱不能涨。撑不住的店要么关门,要么选择涨价,但涨价存在风险。在茶馆行业属于第二梯队的水天堂,最低消费从原来的每人三十多元,一下涨到四十多元,与附近钱塘茶人最低消费只差几元钱,没有了价格优势,据说就因为这个原因,原有客源中一部分就分流了。 

  “时尚”变成“疲劳” 

  六七年前,苏州茶馆还只停留在泡杯茶、吃点话梅的层面上,把茶馆装扮得既传统又时尚,并赋予了自助餐的形式,这种茶馆一下子受到了追捧。 

  蔡先生以前常去那样的茶馆,现在依然还是这样,尽管有时候也不大想去,但是外地的朋友来了,还是会带朋友去那里坐坐,这也叫没办法,因为那里至少代表着江南的元素,至少也还代表着苏州的消费时尚。蔡先生说,苏州的茶馆模式借鉴的是浙江模式,传统元素的大胆运用,代表了一种时尚,妥当地表达了苏州情结,一开始就能引起震撼,但是随着越来越多茶馆的“拷贝”,这就降低了原有的新奇。连钱塘茶人的首创者吴严自己都说,现在他最不愿意去的一家店就是十全街上的钱塘茶人,原因是太熟悉了。 去得多了,吃得腻了,太熟悉了,大众消费的心理疲劳抵消了原来的新奇。 

  但是作为经营者,无论是钱塘茶人的老板吴严还是和茶馆的老板周芹比一般的人都要清醒:茶馆是让时间慢下来,可生活的节奏在加快,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再说,当初开店的时候,苏州的夜生活非常少,苏州可以去的上档次的聚会场所也很有限,咖啡馆也没几个,现在名典、上岛、新岛、迪欧,品牌越来越多,布点也越来越密,酒吧、KTV,包括现在如李公堤这样的消费地标的出现,选择的单元多了,消费人群从茶馆里分流到新的单元中去也是一种必然。

  “副食”变成“主食”

  朱女士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原来组织科室活动时,挺喜欢安排到茶馆,不过现在再安排集体活动,她宁可选择去唱歌、去旅游。 朱女士说,感觉现在茶馆里有点乱、有点吵,人跑来跑去拿吃的,茶馆里还经常有人打牌。钱塘茶人、和茶馆、茶人村这样的茶馆一开出来,当时的客人确实是城市的先锋者,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茶馆的消费群体变得越来越杂,越来越大众化。 

  用传统元素提升文化品位,这是目前钱塘茶人、和茶馆、茶人村这一类中式茶馆最与众不同之处。然而这样的文化招牌究竟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目前来看,这些精雕细琢的布置和装饰,给平民消费者的印象也只是“环境好”的一般符号,连茶馆经营者也觉得,现在的一些消费者与其说是茶客,还不如说是吃客,文化的吸引力并没发挥真正功效。 

  茶水加茶食,以自助餐的形式,本来是这些茶馆的一个时尚卖点,但现在却引发了嘈杂的后遗症,继而影响到最初的那一批先锋人群的忠诚度。在这些人群眼中,即便享受的是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但这种把“副食”变成“主食”的经营方式还是会让品位打折。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