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07突破


  新型机构纷纷“降生”

  2006年底,银监会的一纸号令过后,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准入试点地区的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间资本和地方金融参与农村金融的热情立刻被激发出来。以地方性商业银行为主要投资人的村镇银行成为这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的绝对主力。而国家开发银行的主动参与和外资银行的迅速跟进,也使得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焕发出更加夺目的色彩。

  对于这批农村金融军团中的“新秀”,从拿到准生证,到出生、成长,短短几个月却引发了人们超乎寻常的关注与争论。

  对其茁壮成长信心十足者有,忧心其可能很快夭折者也有。它的生机勃勃、它的反应灵敏、它的营养充足给了很多人信心,而它人生地不熟、它弱小稚嫩、它没有国家信用的外衣,也同样让许多人担心。

  但不管旁观者如何评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势不可挡地来到我们面前,一个个新的生命将在广袤的土地上施展才能,带着希望一路前行。

  结算汇兑摆脱“瓶颈”

  曾经的农村信用社,全国范围内的结算汇兑渠道不畅,甚至连省内农信社间的通存通兑都难以实现,这个“老大难”严重影响着农信社的发展速度,这个问题在2007年有了重大的突破。

  先是“农信银”架桥铺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农信银”提供的银行汇票、实时汇兑、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的异地资金清算服务使全国农信社共用一个平台,共享快捷便利。

  紧接着央行运筹帷幄,小额支付系统通存通兑业务全国范围内的铺开,彻底改变农信社汇路不畅的难题,其客户也能真切体验到“一卡在手 走遍神州”。

  如今的农信社开动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飞奔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之畅,使得服务“三农”的科技含量日益提升。

  “上市”不再是梦想

  “上市”曾经是专属于城市金融的发展战略,如今却已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竞相追逐的战略目标。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我们把已开展“上市”准备工作和以“上市”为近期发展规划的农村金融机构列举出来,可以看到一串不短的名单。

  在“上市”这条看上去遥远而艰辛的道路上,以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正以自信的姿态快速奔跑。中国银监会合作部主任臧景范在“2007中国农村金融论坛”上透露,江苏省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申请已获监管层认可,将于近期启动首次公开发行事宜。这意味着张家港农商行有望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农村商业银行。

  农商行上市可以带来几方面的改变,包括激励制度的变革、丰富资本补偿方式、提升企业形象、扩展业务操作平台以及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还有利于确定合理的薪酬标准。人们对于农商行上市后的业绩大多持乐观态度,中国资本市场的“农商行板块”即将成形。

  但是应该看到,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提高农商行经营、促进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方式。农商行最终还是要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广大农村地区,满足农村市场对金融的渴求,以此实现自身和农村金融的和谐发展。

  “股权运作”牛刀小试

  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启东农村信用社、交通银行、咸丰村镇银行,这四家本来没有任何关联的金融机构,2007年却因为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一系列的“股权运作”而联系到了一起。在一组令人目不暇接的“连环掌”过后,如今这四家金融机构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相互借力的背后则是谋求合作共赢的目标。

  8月18日由常熟农商行控股的“咸丰村镇银行”正式开张营业,而常熟农商行也成为国内首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县级农村商业银行。如果说发起成立咸丰村镇银行,并成为该行控股方,是常熟农商行“走出去”的战略布局,那么引入交通银行的战略投资则是常熟农商行“引进来”战略布局的体现。交通银行出资不超过3.8亿元持有常熟农商行10%股权。

  常熟农商行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自己又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本省的启东农村信用联社20%的股份,成为中国首家入股农村信用社的农村商业银行。这标志着国内首家农商行入股农信社战略合作正式启动,也拉开了国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的序幕。

  虽然常熟农商行的创新之举并没有在2007年被广泛“复制”,但其积极的示范效应却不容小视,一种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趋势,一个商业化运作的改革方向已经在常熟农商的一系列“股权运作”中尽显无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