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中旬,浙江宁海县农林局和东海云顶旅游有限公司将在以茶为名的茶山茶场,隆重举行茶山茶事碑揭碑仪式暨首届望海茶开茶节。笔者作为茶事碑见证人,事先记述一下茶山茶事碑的由来。
蔡襄好评载史册
茶为国饮,发乎神农。自古以来,大江南北诸多灵山秀峰均产茶叶,全国以茶名山的不下数十个。幸运的是,宁海茶山因有北宋著名书法家、茶学大师、相当于今日国务委员以上级别的高官蔡襄(1012—1067)的厚爱和好评,而名垂青史,宋代著名的地方志、台州(宁海古属台州)《赤城志》有这样的记载:
宝岩寺在县北九十二里,旧名茶山,宝元(1038—1040)中建。相传开山初,有一白衣道者,植茶本于山中,故今所产特盛。治平(1064—1067)中,僧宗辩携之入都,献蔡端明襄,蔡谓其品在日铸之上,为乞今额。
“日铸”系宋代越州贡茶,名不见经传的茶山茶比贡茶日铸更好,可见是何等荣耀!可惜这份荣耀没有延续多久,茶山茶更多时间是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镶嵌于东海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的茶山,主峰海拔872米。原有野生茶,但从《赤城志》记载来看,种茶还仅有近千年历史,且茶山茶的出名分别有道、释、儒的参与和贡献:道家种茶,释家送茶,儒家评茶。正应了一副茶事名联: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碑记茶事新创举
历史上的茶山茶只是僧人种于寺院旁的零星茶叶,1958年茶山建设国营林场,才开始大面积种茶。经过几代林场职工的努力,现有千余亩茶园。
为使宁波无形的茶文化遗产变成有形资源,去年春天,宁波茶文化促进会领导动议策划,对全市为数不多的几处茶文化遗址,由市政府出面立碑纪念,使之得以更好的弘扬和传承。其中首批两处分别是:宁海茶山以及《神异记》记载的晋代余姚人虞洪遇丹丘子获大茗的姚江源头四明山大岚茶区。
去年3月10日,宁波茶文化促进会组织十多位专家、学者,对上述两处茶文化遗址立碑事宜,进行论证并考察,并拟定碑文。其中茶山茶事碑碑文由笔者起草,经宁波文史学者周时奋先生润色和众多专家建议定稿。碑文如下:
茶山为宁海东部之首,脉系天台,苍郁美如华盖,古名盖苍。居高而提携港湾,瞻首以目接赤城,南朝陶弘景游于此,有“真逸”刻石在焉。宋宝元中,有白衣道者植茶山中,自此所产特盛。治平中,僧宗辩携呈于蔡襄,襄谓其品在日铸上。茶山茶以茶色、汤色、叶底“三绿”称世。岁月湮圮,古台州五大名茶,唯茶山以望海一品独名。今山有茶园千余亩,辟茶文化旅游景区曰东海云顶。茶之为道,入之山水,植于口碑久矣。赞曰:
百代茶韵,绵延盖苍;
茶兴盛世,千亩绿装;
名茶名胜,相得益彰。
茶事碑将由宁波市人民政府落款设立。这无疑是古茶山茶今望海茶继蔡襄褒奖之后的又一崇高荣誉。
茶亭点缀景更美
为了更好地衬托和保护茶事碑,主事者决定在茶山主峰磨注峰峰麓建造一座望海亭,笔者和曹厚德、徐志达先生分别撰写亭联三对:
其一
百仞高峰,擢港湾,吞云雾,海山缭绕;
千秋茶林,生国饮,溢芬芳,天地氤氲。
其二
茶山胜地,到此皆仙客;
云顶名园,登临无俗人。
其三
趋步峰巅,望海幽香尘虑淡
远观碧水,情怀激烈壮思飞
对联写景抒情,从不同侧面描绘了茶山茶独特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环境,可作为碑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相辅相成。
茶山仙山碧海,气象万千。自然景观有仙人洞、黑龙潭、水帘洞瀑布、高山杜鹃花等。春夏雷雨季节,还有山间暴雨倾注,谷底隆隆作响如旋磨之声,而山顶艳阳高照的奇特天象。历史上还是道家向往之地,南朝著名道学家、医药家陶弘景曾从张少霞到此游览,刻石“真逸”。
茶事碑与望海亭的建立,无疑会成为东海云顶景区的一大亮点,为游客和茶人喜闻乐见,并铭记于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