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流通企业保持正常心态 建议贷款发放因地制宜
“保持正常心态是棉花经营者的生存之本。” 江苏省棉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多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棉花信贷银企座谈会上说,做企业不是赌博,一定要吸取2004年的教训,要稳中求生存。
他介绍,本年度该企业在新疆收购的棉花成本在12800—12900元/吨,目前到内地销售价格能到14500元/吨。即便这些棉花加上3、4个月的财务成本,也不过13300—13400元/吨。目前329级现货现款销售价14000—14100元/吨,所以利润相对可观,不建议企业留赌后市。
他表示,棉花收购时期,棉花企业收购资金主要以农发行贷款为主,没有农发行的支持,企业寸步难行。限于不同地区棉花收购时期的不同,便于企业抢占收购时机,把握收购节奏,在贷款发放时间上建议农发行因地制宜。他还希望,农发行能对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适当在政策上给予特殊支持。
邵长祥:加大资金弹性 降低经营风险
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棉花信贷银企座谈会上,山东省乐陵鸿通棉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长祥主要从当前棉花收购结束,棉花市场风险已经转嫁到棉花流通企业方面希望,农发行能够在时间上加大棉花企业资金弹性,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他分析,目前国际市场上棉价在69美分/磅上下,去年同期美棉为63美分/磅,若将人民币升值计算在内,实际美棉上涨幅度并不大。因此进口棉对国内地产棉的威胁和压力依旧很大。而国内市场上随着滑准税下调,纺织企业选择余地加大。当前,棉花收购基本完成,资源集中在流通企业手中,他们的经营难度已经越来越大。因此他呼吁,农发行在贷款管理能够灵活一些,给予一些时间弹性,让棉花企业销售也灵活多样,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彦景芹:改变经营理念 创新业务模式
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棉花信贷银企座谈会上,在分析当前形势下棉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时,山东省棉麻公司副总经理彦景芹认为, 我国棉花流通企业需要建立创新业务模式,改变经营理念,加强规模发展,适应市场变化。
随着棉花市场的发展,市场细分程度的加深让棉花流通越来越活跃。当前我国棉花流通企业还存在三方面的缺陷:企业实力小,经营规模不足;经营观念落后,市场化程度低;流通条件有限,组织化程度差。
当前,随着国内棉花市场供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棉花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身买方市场。在国外知名棉花流通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的同时,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