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学懂吃透内容 把握四个环节
——解析《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裴文田

  自2003年以来,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不断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与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小而简、多而散”的局面是分不开的。因此,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通过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实行安全许可,淘汰落后生产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在全国所有工矿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国家安监总局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在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目前,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监管和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探索出一条安全整治、安全行政许可和安全标准化建设三者有机结合的路子。

  为了将安全标准化工作引向深入,国家安监总局与南非国际风险控制协会合作,经过各方历时两年的努力,重新制定和颁布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规范》的实施,是安全监管和安全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规范》所规定的新的标准化工作,是对我国多年来标准化实践结果的总结、继承和完善,是我国安全标准化工作在新时期的创新和发展。

  安全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落实《规范》是促进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必要手段。分析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可发现,矿山作业环境的缺陷和人的不良行为是诱发事故隐患及事故的主要因素。《规范》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强调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覆盖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以及人的行为、管理等各方面,通过对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现场等进行风险控制,消除物和环境的缺陷;通过教育培训,保证有关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形成良好的从业习惯,从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规范》的实施,是实现依法治安的重要举措。我国矿山安全工作基本处在法治监督阶段。《规范》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的要求,在标准化条件的设定上与安全行政许可条件相呼应。随着安全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与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必将有机融合,对于没有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的企业应不予许可,予以淘汰和关闭;对于达到国家或省级标准的企业,应依法在安全费用的提取和使用、风险抵押金的缴纳方面给予必要的鼓励性政策,使标准化工作从过去行政层面上的要求变为法律层面上的强制推动,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实施变为按照国家要求规范有序开展。

  按照《规范》开展标准化建设是推进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迈进的有效途径。《规范》吸收了南非风险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借鉴了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原理,在指导思想是上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全员参与、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在实现方式上遵循PDCA循环原则,按照准备、策划、实施与运行、监督与评价、改进与提高五个步骤阶梯式的向上推进;在管理方法上变传统式的经验式管理为系统原理进行管理;在评定方式上,采取企业自我评定和政府监察相结合的方式。

  学懂吃透《规范》内容

  《规范》目前正处在起步阶段,需要通过加强宣传,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推进完成各项任务。要想使《规范》得到更好的实施,必须让各级安监部门和各类企业对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各级安监部门和各类企业对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各级安监部门和各矿山企业要学习《规范》,学懂、吃透内容。

  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在摸清辖区内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2年至3年的标准化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保证措施。在此基础上,对辖区内的企业要按照经济性质、矿山种类、开采工艺等分门别类排队,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在辖区内选择3个至5个类型不同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

  安全标准化建设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分级考核,各级安全监管机构要落实责任,分级推进。要本着达标与淘汰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规模管理强的企业推进其率先开展标准化达标工作,发挥好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对中小企业的帮扶作用;对于基础差、管理薄弱的中小企业,要分类指导,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政策手段推进其开展标准化建设;对达标无望的企业,该关闭的关闭,该整合的整合,尽早淘汰。

  把握好四个重点环节

  要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各矿山企业要认清标准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认清搞好标准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标准花建设要与企业的生产特点相适应。各矿山企业必须立足本企业实际,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时段、不同工艺、不同环节、不同人群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合理评定企业的安全状况,集中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要注重全员参与。职工既是矿山企业危险源辨识的参与者和风险控制的执行者,更是标准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必须把依靠每位职工的参与作为开展标准化建设的根本前提,保证每位职工的生命健康作为开展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要尊重每个职工的首创精神,在标准化目标的确立和方案的指定过程中充分征求每个职工的意见;要建立起管理者与职工沟通的渠道,确保上下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要坚持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吸收先进管理思想也需要过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也需要过程,只要规定动作做到位,安全标准化的结果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所以,决不能把标准化建设工作形式化,不能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

  要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标准化工作是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完善和重塑,无论是对管理现状的评估、方案的制定、还是对风险的辨识、风险的控制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抓住矿山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机,加大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力度;要充分用好国家关于矿山安全费用提取的政策,提足安全费用,并将安全费用真正用到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去,切实改善安全条件。要合理配置内部的其他资源,保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对人员、技术等各方面的需求。

  要充分发挥好专家的支撑作用。为指导全国开展好标准化工作,国家安监总局组织《规范》的制定者成立了标准化专家指导组,他们对国外风险管理体系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规范》的内容,对如何指导国内矿山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预见标准化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各矿山企业在标准化建设进程中,要依托专家开展工作,依靠专家对企业人员进行培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