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西省河曲县供销社


  河曲县供销社主任张勇(左二)为忻州市副市长谌长瑞(左一)等领导介绍佳佳乐连锁店经营情况。

  改革开放初期,河曲县供销社与全国很多供销社一样,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濒临倒闭。到2002年底,河曲县供销社系统除盐业公司在背负80万元债务勉强运行外,其余公司、基层社全部倒闭。全系统职工全部下岗,累计各种债务达4500万元。

  2003年,河曲县供销社迎来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上级社和县政府的领导下,他们踏着未化的冰雪,住进了破烂的旅馆,开始了重振供销社的征程。

  “六项改革”、”五件实事”强化整体功能。面对全系统包袱沉重,问题成堆,机关工资、经费无源的严重现实,县社主要通过集资恢复县社水、暖、电、电话等基础设施;根据工作需要将县社七股一室合并为三股一室;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了人定岗、岗定责、责定酬的新型工资制度等“六项改革”,大大增强了供销社的整体功能。同时,县社一班人积极与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协商,给退休干部、职工交足养老保险,为下岗职工办理最低生活保证金,促进职工再就业,为特困职工解决看病和子女上学问题,解决干部、职工工资进入财政问题。这“五件实事”对供销社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改善了形象,巩固了阵地,凝聚了人心。

  “三个市场”脱困境增实力。从2004年起,河曲县供销社主抓“三个市场”,使自身从根本上摆脱了困境,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一是开发性就业市场。该社将剩下的10个基层社以集镇社为中心合并为六个基层社,以河曲最大的城关、巡镇、沙泉三个经济文化中心为突破口,采用职工集资和社会融资方式,加大对基层社基础设施的新建改造,加快对闲置资源的盘活和开发利用,用了两年时间,投资850万元,新增商业面积5000多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500个,建成供销品牌市场三个,即县城供销商厦、巡镇供销购物商城、沙泉供销集贸市场。

  二是规模化民营市场。河曲县“佳佳乐”和“万家福”市场是县社两位职工承包社有资产发展起来的两个股份制企业。通过几年的培养、引导、扶持,两家市场已成为规模庞大的商业界龙头企业。

  三是服务型中介市场。在省、市社,县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河曲县供销社于2005年4月26日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民经纪人协会。现已发展会员460人。协会按照行业分类组织成立了土豆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农资专业合作社、葵花专业合作社、小杂粮专业合作社、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及农民经纪人发展中心。他们通过为经纪人免费提供最新的信息和市场动态、开展免费培训、引导经纪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一系列举措使供销社系统走出了低谷,连续三年赢利。该社连续两年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忻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供销社新农村建设、基层社建设、网络超市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7年12月份该社又被国家人事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