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在总社四届四次理事会议暨系统先进表彰大会上,河南省南阳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兴珍代表先进集体发言。“我是在1月10号那天才知道要在大会上发言的,很激动,也很兴奋”,“可以说,今年我们能够获奖,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张兴珍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供销社每年都是省里的先进,我是2006年到南阳市供销社的,当时供销社的基础不差,已经彻底扭转了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连续7年在全省供销社综合考评中获一等奖,从2001年到2006年连续5年购、销、利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面对成绩,张兴珍他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农村更加广袤的天地:“这两年,我们主要做了三件大事。”张兴珍说的头一件事是加速“新网工程”建设。这几年南阳市社通过自筹资金、引资合作等方式,先后投资2.6亿元,改造8311个基层网点、建立4550个村级日用工业品农家店、4350个村级农资连锁店,让农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如供销社建立的“天福来”超市,营业面积1000多平方米,窗明几净、物美价廉,周围的村民有事没事都愿意去供销社的超市转转。
在南阳农村,供销社除了建有农家店和农资连锁店外,还专门设立了农产品收购店。张兴珍说:“我们用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民交来的蔬菜、水果、土特产品等,通过农产品收购店,可以保证他们种的农副产品有地方卖,有钱赚,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卖难’问题。”
张兴珍说的第二件事,是南阳市社组建的52个配送中心,上接生产厂家,下连农村超市,形成了完整的区域流通网络体系,一年的连锁经营额就达到32亿元。最近,他们又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一个市级配送中心,面积达到1万多平米。通过连锁配送,近年来,全市不仅没有发生一起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和坑农事件,每年还让利给农民5000余万元。
张兴珍干的第三件事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创办龙头企业。“我们南阳的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唐河的栀子,质量特别好。2006年6月,我们成立了唐河栀子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已经有社员6000多户,种植面积达12万亩,每年可收2000多万斤栀子,年销售额可以达到1个多亿元,我们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栀子种植基地!”
说起新野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张兴珍特别自豪:“它的规模也比较大,有十几万亩的蔬菜种植基地,1万多社员,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系列化服务,还特别买断了‘荷兰必久’甘蓝的专利,为合作社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南阳供销社已发展了435个规模不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20余万户。
为农服务的点子有了,合作社的规模也上去了,那么供销社收购来的和合作社生产的农副产品如何消化呢?张兴珍说:“我们把专业合作社和供销社网络对接起来,通过经营网点把农产品收上来、卖出去,同时把工业品送下乡,实现双向流通。比如,方城县供销社办了个胖哥健民食品公司,当地的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就与他们联合,把农产品送到这个公司加工,年加工蔬菜达到2万吨以上,食品公司深加工出来的产品就送到供销社的超市销售,这样一来,我们的供销社整个就盘活了,农民也得到了更大的实惠,每亩人均增收3000多元。”
说到今后的打算,张兴珍说:“回去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实施‘新网工程’,促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让‘新网工程’成为政府满意、农民得利、供销社发展的‘希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