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了提高新棉的竞争力,拟定了国家优质棉花基地建设方案。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准新疆“十一五”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5.06亿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种子工程、高标准棉田和技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年产200多万吨优质棉稳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新疆棉花竞争能力。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新疆各地的棉农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心也进一步加强。
为了高产优产,目前新疆棉花高产区90团的种棉职工家家户户都在精选棉种。今年他们要挑选28万公斤棉种来满足该团7万多亩的棉花种植需求。
而地处阿拉山口的93团,这里环境非常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该团的播种方式从陆地条播、膜下播种、膜上点播发展到现在的膜上精量点播,亩使用种子量逐渐减少到2.5公斤。棉花平均单产达到了400多公斤。而灌溉方式从最初的大水漫灌,发展到使用喷灌,继而改进到大量使用滴灌和深埋式滴灌,从当初的漫灌到现在的喷灌、滴灌,每亩分别省下了150、300立方米的用水量。加上使用超宽地膜,节约了土地,增加了植棉密度,每亩棉株达到16000株左右。团场还鼓励职工使用棉花新品种和抗病高产棉种,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田间管理,棉花生产在新疆北部干旱地区形成了可靠的高产模式。
64团计划今年种植棉花6万亩,预计需要包衣棉种260吨。为达到实现100%精量播种面积,该团在年前就组织棉农对棉种进行人工粒选,种子部门严把种子粒选关,对通过检查粒选棉种不合格的坚决要求重新返工,为实现一播全苗、精量播种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保质保量完成棉种包衣工作,该团种子站提前做好了机器的保养、调试工作,并将种子包衣设备拉运到各植棉连队对粒选出的棉种按照相关技术进行严格的种子包衣处理,在拌种时认真做到科学配方、计量准确、定量包装。(综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