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那么,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建设新农村的资金从哪里来?如何落实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通过哪些渠道扩大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
笔者以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渠道主要有四条:农民自筹、财政投入、帮扶单位投入和企业或者有识之士的捐助。
一是农民自筹:既然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投入所占的比例相对就应该大,起码要占到 50%以上,这是国家财力状况的现实所决定的;在这方面,要教育广大农民特别是村干部,要坚决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投资,建设家园。
二是财政支持。作为公共财政,是整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财富,其投入应坚持公平、均等、普惠的原则,应扩大和提高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扩大和提高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在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使财政资金成为一项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政府应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切实起到引导和服务的作用,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变农村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实现由剥夺农业向保护农业的政策转变,合理安排财政资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公益事业发展。
比如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合作医疗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干金”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有效整合资金,把分散的“三农”资金、各类涉农资金捆绑起来,进行统一管理,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有计划地合理安排资金用途,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不统一管理资金,必然会引起农民的不满,这既不符合农民意愿,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是帮助扶持单位应本着切实为农服务的原则,努力筹措解决一定数量的资金或者物资,要真正起到帮扶的作用,切实为新农村建设出力。
四是政府应出面协调企业和在外工作、经商、事业有成的人士,回乡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政府应创造环境,引进资金,建设新农村。
除上述四条渠道外,笔者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还有一条不容忽视的资金投入渠道,那就是信贷投入。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在农民收入还不够高的情况下,信贷投入是建设新农村一条最现实、也是能让农民朋友接受的投入渠道。
信贷投入主要靠农村信用社,只有农村信用社才能解决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是“三农”发展的主要金融支撑,在“三农”发展中发挥着其他金融机构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农村信用社要以支持“三农”为己任,把帮助农民增收、支持农业增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信合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