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农村金融需求趋于多元化、农村金融又普遍面临诸多高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小额农贷提示出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实行“双层经营模式”。
一层是适应大量非正规金融需求的小额信贷业务模式。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小额农贷管理办法,建立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小额农贷工作机制,形成标准化的小额农贷操作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大量分散农户非正规化的金融需求。
另一层是通过创新多种担保和保证方式,在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需要的较大数额的贷款。借鉴现代金融企业的项目管理方式和风险管控办法,对农村较大数额的贷款需求进行严格的授信调查和审贷分离,建立完善的贷款审查机制和贷后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
建立区域性农村金融管理和服务平台,解决农村信用社大量分散的小法人、风险承担力弱与统一开放的金融市场对接难的问题,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自2004年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并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后,省级联社承担起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职能,在完善结算网络、加快信息化建设、教育培训、统一规制、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建立资金调剂平台、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和公共关系、使信贷融入区域发展规划、维护信用社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克服了单个法人的不足,解决了小银行与大市场、与现代金融体系对接的众多矛盾。
农村信用社适应农户走向城市、展开跨区域产品交易等市场活动的需要,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银行卡、电话银行、网络银行业务,不仅让农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小额农贷等信贷服务,还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便捷的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借助信息技术,缩小和消除城乡金融发展差距,以城乡金融一体化助推城乡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