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39号文件吹响改革的号角

河北省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立军

农资流通企业的目光由一直盯着政府和政策,转变为面向市场,以市场为主导和服务主体。

  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的下发和实施,标志着化肥流通体制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市场配置资源时代的到来;农资流通主体引入竞争,由农资公司单一渠道转变为主辅结合,共同打拼;农资流通企业由目光一直盯着政府和政策,转变为面向市场,以市场为主导和服务主体。

  十年来,化肥流通领域变化巨大,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配置的一场大的整合,再造了整个化肥流通体制。

  一、 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39号文件取消了国产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实现了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自主购销,避免了生产和市场的盲目性。有效的改变了生产经营企业的严重亏损局面,改善了经营环节多、费用高和价格形成机制不灵活的状况。通过国家有效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流通体制,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优化了化肥的购销体制。

  二、 适度拓宽了化肥流通渠道,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由于文件规定了化肥生产企业可以将化肥销售给各级农资公司、农业“三站”和直接设点销售,极大地调动了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促进化肥生产经营企业主动打破系统和行业的界限,相关行业组建集团,发展工商联合,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也为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的各级农资公司引入了适度竞争,有效促进了整个农资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流通系统的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强化服务功能,将从事单一经营的企业转变成为农服务型综合性企业。

  三、 政府指导下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农民得到了贴身的实惠。由于文件规定供需双方可在中准价格的基础上浮动,使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综合服务竞争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重中之重,在十年来形成的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含部分进口品种)的状况下,使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即使在化肥价格整体过高的年份,国家连续几年给予农民粮食和农资综合直补,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了我国粮农生产的安全保证。

  四、 救灾储备制度的配套实施,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保障了国家农业生产安全。由于化肥是常年生产、季节使用的产品,占压资金量大,农资流通行业转轨为市场体制后,企业淡季经营和储备没有积极性,文件中规定建立了中央救灾化肥年度储备制度,省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文件精神先后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地方储备制度,对淡季储备企业给予贴息,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政策使市场体制下的农资流通行业发挥了蓄水池的作用,保障了国家农业生产安全。

  五、促进农资行业积极投身国际市场。文件的实施,促进了生产企业扩大产能,提高质量,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部分由于资源、技术限制的品种上,几家进口许可单位又在需求竞争和利润的驱使下,在海外市场积极寻找质优价廉的货源,既锻炼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打拼能力,又为国家节约了资金,也为我国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

  总之,国务院39号文件,使农资流通行业实现了体制上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轨,为农资流通以及生产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生机,对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9号文件,在我国农资商品资源由不足到大发展的过渡阶段,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紧紧扣住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旋律和时代节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