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4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里程碑地位 革命性突破

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学军

  新的思想观念是在改革实践中孕育成熟的,反过来这些思想创新、理念突破无疑又会极大地推动今后中国农资流通领域的改革迈向更新更深的领域。

  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对原来典型的计划经济配置模式下的农资流通体制是一种突破,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十年如果分成前后两段看的话,在前一个阶段,如果没有39号文件的推动,整个中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就无从谈起。所以,它对我们整个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农资流通行业改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思想上,39号文件给整个农资流通行业带了了巨大的变化。从经济上看,主要是有两个变化:一是企业取得了经营的主体地位,二是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在思想认识上也带来了巨大的突破:农资流通行业的经营理念突破了旧有的模式,经过十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可以说,作为中国市场改革开放30年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农资流通领域的改革与时代的大趋势是同步的,成就可谓辉煌。

  在实力上,从原来的主要依赖进口发展到现在的供求相对平衡(钾肥除外),还可以出口,这是一种质的飞跃!在生产技术上,从技术设备靠引进消化,到现在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在某些技术领域还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流通业态上,打破了原来配给制时代的旧模式,拓宽了渠道,提高了市场化程度;连锁业态的引进实现了革命性、跨越性的发展,这些先进模式业态的借鉴探索不仅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不久前国家六部委专门发文对此予以肯定,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新的思想观念是在改革实践中孕育成熟的,反过来这些思想创新、理念突破无疑又会极大地推动今后中国农资流通领域的改革迈向更新更深的领域。从改革十年的后半段看,农资流通领域改革进程已经大大加快,而政策层面显得有些滞后。比如农资流通领域里企业和运作已经商场化了,但农资商品的市场化与之还不协调,就是说还没有完全完成市场化的进程,这也就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所的“改革攻坚战”的一部分。再比如化肥立法呼声很高,人们期望有一部规范农业投入品的普遍性指导文件出台。还有目前的流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的“散、小、乱”和国外相比,和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未来改革的路子还很长,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用更新更具活力的思想观念去拥抱这个日新月异的经济全球化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