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信合人,改革开放30年来,笔者感受最深的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由自古以来手工书写记账,到网路现代化收付系统的发展之快,及其带给广大城乡居民和信用社员工经济、生活、生产、工作的便利。
70、80年代乃至90年代中,农村信用社里的结算业务、储蓄存款、信贷业务、汇兑业务等,都是通过员工辛勤地手工书写记账。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4次季末结算日,那时结息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从领导到员工,从内勤到外勤个个严阵以待,人人摩拳擦掌。毫无疑问,手工计算结息更是对员工体力与脑力的一次挑战。结息一开始,所有参与人员组成一条流水线,一人手工掐算天数,一人手工计算存贷款积数,一人手工制作利息清单,一人手工抄登账本,整条流水线作业有条不紊地运行……等到结息全面完成,已是半夜了。
年终决算更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几百个账户,我们要一个一个地在年末最后一天里手工结算至下年新账页,几千张存贷款卡片,要逐笔手工抄写完。
回顾信合往事,恍如昨日一般。是改革开放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崭新的春天。今天,处处春光娇媚。笔者的家乡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农户由1978年的500多户,增加到今天的5000多户;各项贷款余额由42万元增加到今天的4724万元;各项存款余额由57万元增加到今天的8108万元。
更为难得的是,短短十来年的时光,农村信用社的日常业务工作方式和流程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信用社网点都享受在现代化的网络工作环境里,正规化金融形象初步展现;开通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现代化支付系统、农信银支付结算系统、转账电话、ATM等各种现代化结算渠道,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现代银行服务。农信社正以金融网络信息化助推城乡一体化,成为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农民喜爱的农村银行机构。
原来最苦最累的手工结息工作,已由电脑微机自动结算完成并同时打印出利息清单交付客户,既快捷简便又一目了然。每当回想起当年躬背埋头,一笔一划手工记账的艰辛,再看看今天山旮旯里农村信用社里灯火通明,现在的农村信用社员工坐在电脑微机旁潇洒有序地忙个不停。层出不穷的新业务、新精品、新服务,加大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力度。作为农村信用社老员工,不由心生感慨。那段“原始”的手工忙碌但却美好的青春岁月,就让它永远深深埋在记忆里吧。
崭新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农村信用社的飞速发展。手工记账在中华大地上的银行业沿袭了上千年,今天终于在改革开放春风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中一去不复返了。别了,难忘的手工账。
点评: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改革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大到让你无法简单得去衡量它的价值和意义;但对于一个群体或者一个人而言,改革或许很简单,简单到通过身边的生活就能感受它的成果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