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唐山农民志愿者和提前回国的专家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北京阴 成都多云转晴

本报记者 王凯山

  今天上午,我与同事贠军虎搭乘国航班机赶赴四川。

  飞机在万米高空上平稳运行,十多位身穿红色马甲,马甲背后用中英文写着“唐山青年志愿者”字样的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一瞧,他们就是年初赶往湖南参与抗冰救灾的十三位唐山的农民兄弟。(详见本报3月 25日三版报道《13位唐山农民南方抗灾归来》)

  飞机刚一落地,记者就迫不及待地与这些老朋友打招呼,互相拍打着肩膀询问近况。但是看了一圈,没有发现他们的带头人宋志永。

  “宋志永来了没有?”记者问道。

  担任村委副主任的王宝国说,5月12日地震当天,宋志永和他们正在北京办事。地震发生之后,老宋决定自己先期赶往灾区勘察情况,王宝国等人回家待命。5月13日晚上,在共青团唐山市委的安排下,王宝国等12人赶到唐山市住下。14日一早大家乘车来到首都机场,搭乘此次航班赶往成都。

  对于这次抗震救灾行动的危险程度,曹秀军、王家祥等人表示:很清楚灾区目前余震不断,跟上次湖南冰灾抢险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尽管如此,他们表示都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谈到具体的救灾情况,王宝国坦言,目前他们正在跟灾区抗震指挥部门联系,争取能够参与到救人的队伍中去。

  同机的还有一位旅客是是四川省华西医院的肾内科主任付平。5月8日,他带队一行四人飞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原计划5月18日回国。

  “这场地震完全打乱了我们的出国计划。”付平说,他和三位同事商量,决定立即回国。

  5月13日晚间,大家乘坐飞机驶离瑞典,14日上午10点左右,他们到达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随后,换乘国内航班飞回成都。

  在飞机上,付平坦率地表示:“大家之所以匆匆赶回国内,就是为了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他解释说,地震发生后,遭受挤压的伤员首先需要得到外科大夫的及时治疗;如果一些伤员身体遭受严重挤压、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就会造成挤压综合症。其自身肌肉形成的肌红蛋白会阻塞肾小管,极易形成肾衰竭,导致其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谈到回医院后将如何开展救治工作?付平表示,医院已经做好了迎接大量病人的准备,同时院方已经劝离那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回家养病,把更多的床位留给重症伤员。除此之外,他也做好了抽调专家、组成医疗分队的准备。“我们将根据医院的安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全力挽救更多的伤员。”付平表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