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路前行 一路感动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成都多云有风

本报记者 员军虎

  5月13日,我接到报社通知:立刻赶赴一线,对汶川地震灾情做详细报道。14日早8点,我从北京出发,在赶往方庄民航大巴发车处的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听到我要赶往灾情采访时,很是真诚道了声:“兄弟,保重!”离车站尚远,他却早早地把计价器抬起。我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暖意。

  到了首都机场,发现我们原订的航班已经取消,需要改签另一班飞机,我立即和凯山办理了手续。11:30分,飞机正点离开首都。和我们同机飞往成都的有好几支救援队伍。他们或是清一色头戴安全帽,身穿红马甲;或是身着救灾基金会的统一服装……    

  临到成都的时候,突然有消息说机场压力太大,本次航班不能降落成都,要改飞其他地方或者返航,机上原本安静的乘客一下子喧闹起来,“我们是到成都救灾的,返航怎么成?!”“干脆给我们发个降落伞,让我们直接降到灾区!”经过空乘人员简单统计,近300人的乘客中,有大约8成都是到四川进行抗灾的!他们中有医疗救护队、有人员搜救队、有青年志愿者、有救灾基金会,也有和我们一样的赶赴灾区采访的新闻记者。机长又再三向机场进行了联系磋商,讲明了机上的情况,机场终于同意飞机降落。听到这个消息,机上响起一片掌声。在等候行李的时候,我再一次震惊了:在长长的行李托运带上,几乎全部是抢险救灾用的专业设备、支援灾区的药品和帐篷!俨然,本次航班成了一次没有组织的“救灾专机”。

  成都的街道依然安详、美丽,街上的行人依然平静、泰然,只是在赶往四川省供销社的路上,我们不时看到,一辆辆挂着抗灾救险横幅、满载救灾物资的车辆疾驶而过。车上,省社的司机师傅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最新灾情和抗灾进展,一边给我们讲述着过去两天发生的事情。他说,从昨天开始,省社机关的同志们几乎都已经到捐献点进行了捐助,明天,还要到机关进行统一捐助…… 

  下午4点多钟,我们终于见到了几天来忙得不可开交的省社办公室主任彭刚,他刚刚落实了省社直属企业现有救灾物资的统计情况:“省社已经全面进入应急状态。按照省抗灾办的统一部署,我们刚刚上报了省社直属企业可供调拨的食品、饮用水以及棉衣棉被等物资的报表,包括企业现有储量、生产能力和已发送物资数量。”彭刚说,“12日晚上,我们接到省指挥中心命令,要求我们立即提供数千把铁锹、钢钎和铁镐,我们连夜到各个网点查找,终于在命令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今天凌晨,我们又按时完成了20000床救灾棉被的组织发运,已经运抵绵阳灾区。”

  傍晚,我走到街头,准备买些食品晚上充饥,不经意间发现,在超市门前的旗杆前,摆放着一块略显简陋的牌子,上面写着“救灾物资捐献点”。不时有市民过来,抱着衣物,扛着食品,不要登记,没有留言,只是静静地走来,放下物品,又静静地离去……

  已近午夜,正在赶写稿件的记者突然接到宾馆总台的通知:为防止余震伤害入住的宾客,请所有客人晚上到一楼大堂休息。没有争执,没有质疑,没有不满,店里的客人们静静地赶到一楼大堂,在地铺上安详地躺下……

  5月15日凌晨1:18,正在赶写稿件的记者突然感到屋子摇晃,成都再次遭遇余震袭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