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诚轩拍卖2008年春季拍卖会于4月29日成功落幕。此次春拍,诚轩共推出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钱币和邮品等七个专场,总成交额达二亿一千余万元人民币。其中,傅抱石的《石涛上人诗意》以907.2万成交,成为本次拍卖会成交金额最高的拍品。
中国书画(一)、(二)两场成交率分别为88%和84%,合计成交额8782万元,成绩颇佳。尤以大家力作市场稳如泰山,傅抱石与徐悲鸿仍然是此季最受瞩目的艺术家。前者作品精少,一幅《石涛上人诗意》为画家1940年代金刚坡时期山水精品,展览和出版记录甚多,此画由150万开拍,一路飙升,最终以人民币907.2万的高价成交。徐悲鸿《钟馗》是画家1930年代后期一幅人物佳构,无论是画作本身,还是收藏来源,都极为难得,经过激烈竞争后以694.4万元、相当于预估价近5倍的高价位成交;另一幅徐悲鸿画鸭精品《渚岸栖禽》以107.52万成交;一幅画牛小品《搔首牛》以人民币42.56万元成交,徐悲鸿画作之市场火势可窥见一斑。其余吴冠中《接天莲叶》以403.2万,齐白石《辛酉山水册》以313.6万,李可染《雨后夕阳》以226.24万,张大千《益都游》以184.8万,傅抱石《韶山》以134.4万,潘天寿《映日》以129.92万成交,皆为此场中出现的佳绩。一卷出自敦煌的晚唐五代《写经》以224万元高价成交,也是同类作品中难得成绩。
来源、递藏历程清晰的作品在拍卖场中显出其突出的优势地位。本场中三幅直接征集自上款家属的齐白石画作均创佳绩,尤其是一幅齐白石早年紫藤,由40余万拍至117.6万成交,成为画家早年作品中难得之高价。原《光明日报》文艺版主编张绰收藏的一批画作,拍卖中竞投极为热烈,悉数成交,绝大多数都高于原估价数倍。钱松喦《张公洞》为画家生前钟爱之作,在本场中以59.36万成交,也创下钱氏作品的高价。
瓷器工艺品专场总成交金额人民币5427万余元,成交比率63.75%,其中13件拍品成交金额在百万元以上,显示出市场发展的良好态势与高品位买家的强烈买气。
在本场瓷器拍卖中,曾经重要出版、流传有序的拍品首先受到买家的喜爱。拍品编号620清乾隆粉彩缠枝灵芝祝寿图洗口灯笼尊,原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1994年出版于《清代瓷器赏鉴》一书中,估价为170万至200万人民币,最终以470万余元成交。拍品编号568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曾彩图出版在日本《世界陶瓷全集》一书中,为确定洪武釉里红的标准器物,场上起价16万元后,即受众买家一路追捧,经过激烈争夺,最后以80万余元成交。拍品编号580,清康熙青花叱石成羊图杯曾经美国重要收藏家收藏,拍卖记录显赫,估价为38至42万元人民币,起拍后累经竞价,最终以89万6千元成交。拍品编号594清雍正胭脂红釉暗花龙纹碗,亦为美国重要藏家旧藏,场上25万元起拍后,即被追至112万元人民币成交。
此外,特殊少见的瓷器品种亦创佳绩,表明市场买家正逐渐成熟。作为本场封面的拍品编号593清雍正斗彩缠枝牡丹纹直颈瓶,形制特殊,彩釉靓丽,保存完好,极为少见。当估价为200万至250万元的本件拍品起拍后,立即点燃场内空气的热度,几经叫价争夺,最后以504万元人民币为现场买家获得。拍品编号612清乾隆仿绿松石釉花盆一套两件,为十分罕见的清代单色釉品种,当场内以20万元起拍后,即迅速被众买家追至103万余元成交。
在工艺品方面,重要且少见的拍品最为买家热爱。在拍前即被市场所瞩目的田黄四珍全数成交,其中体量超群的编号681号拍品清中期田黄雕梅菊竹三清图书镇,以627万余元创下本场单件最高成交记录。拍品编号680清中期董洵刻橘皮黄田黄章,亦以224万余元成交。而拍品编号708吴大澂吴湖帆祖孙藏玉七件,其中部分拍品曾在百余年前出版,估价为120万至150万元人民币,一经推出,即受推崇,最终以336万元人民币被场内买家收于囊中。犀角、象牙类拍品以其存世稀少、工艺复杂而呈现市场热捧现象,犀角类拍品成交率为80%,象牙类拍品成交率为84.6%,其中拍品编号691清早期犀角雕教子图杯以109万余元成交,编号696明晚期象牙雕麒麟以58.24万元成交。此外,估价为60至70万元人民币的拍品,编号688清晚期掐丝珐琅铺首狮钮大香熏以246万余元成交,显示出宫廷艺术的巨大吸引力。
中国油画雕塑表现稳健扎实,总成交共计3992.6万元人民币,成交比率72%。
罗中立的重要代表作《八月阵雨》创全场第一高价,以人民币392万元成交,为一位东南亚收藏家竞得。周春芽的《桃花风景系列--2006年作品5号》以324.8万成交,也是本场拍卖的第二高价。周春芽的另外两件作品《黑根》和《雅安上里四号》也分别以112万和78.4万的高价成交,反映出周春芽收藏群的热度不减。叶永青的作品是今年春拍市场的热点,他的《大招贴--奔逃》以106.4万成交,另一件《涂鸦--时光消逝》以84万成交。
雕塑以及装置艺术的市场近来逐渐升温,隋建国铸铁雕塑《衣钵》以89.6万成交,瞿广慈《最后的晚餐--忧伤》以72.8万成交,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年轻一代艺术家李晖的装置作品《佛龛》,使用亚克力板、LED灯、不锈钢等材质,经过精确的工程计算与精密的电路安装等程序完成,以人民币140万元成交,创下艺术家目前最高拍卖记录。
继去年秋拍朱铭的木雕《太极系列》以高价成交后,此次春拍诚轩再度推出的朱铭作品《太极系列--踢腿》,是参加过中国美术馆大型个展的力作,其精彩度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最终以人民币313.6万的高价成交。另一件早期木雕《双牛》也以44.8万成交。
林风眠专题的五件拍品悉数成交,其中原属新加坡重要私人收藏的《美丽的秋晨》以235.2万高价成交,而另一幅小尺寸的《山水》也拍到了56万,反映出收藏市场对著录或来源清晰的林风眠佳作的热烈追捧。
钱币、邮品专场共创造钱币总成交额3021万元、成交比例65%,邮品总成交额539万元、成交比例72%的佳绩。纵观此一项目,有如下动态值得注意:
首先是金银锭的收藏热情不减,成交价格整体比去年上涨30%以上。此次诚轩共上拍金银锭290件,成交比例达84.5%;其中,湖北“光绪七年三月兴国州盐课”五十两银锭,成交价17.92万元;另一件湖北“光绪三十四年六月牙厘总局官钱局”五十两银锭,成交价15.68万元,珍贵品种的价格上升趋势更为明显。
其次,机制币的市场行情仍然看好。此次共上拍机制金银币730余件,总成交额近1600万元,成交比例66.3%。普通品好品相的金银币,价格仍在上升;另珍贵品种的成交则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例如:
1867年“上海一两无射线版银币样币”,品相完美无瑕,镜面光泽摄人心魄,成交价为134.4万元,无愧为中国机制币中银币珍品。
1888年广东省七三反版光边加厚铜质样币四枚全套,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委托雕刻师艾伦伟恩雕刻、制模并试铸,是目前所知唯一四枚完整保存的全套,铸工精美绝伦,堪称中国机制币之始祖,最后以162.4万元的高价成交。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金本位半圆、壹毫银币样币分别以人民币168万元和123.2万元成交。此二枚样币由上海中央造币厂试铸,存世稀少,为国内拍卖首次出现,价值不菲。
第三,第一版人民币稳中有升。此次第一版人民币的上拍数量较多,计99项,成交59项。近两年拍卖均未有第一版人民币的大全套出现,此次春拍的六十八枚大全套,以205万元的价格成交,是一版币全套成交价第一次突破200万元大关,使得一版币的行情又上一个新台阶。
邮品专场亦精品众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征集自日本著名集邮家阿部达也的《中国早期航空邮政》专题邮集,共包括贴片128页,含实寄封、片200余件,其中珍品甚多。例如:“1920年北京经天津寄英国首航封”、“1920年天津《华北每日邮报》寄北京新闻纸首航封”分别以23.52万元、28万元的高价成交;“1933年贴新疆航空木戳手盖邮票四方连迪化寄北平封”,成交价13.44万元。
另外,还有“1894年镇江寄美国小龙封”一件,日本著名集邮家水原明窗旧藏,邮路完整,保存极佳,成交价为5.6万元;1920年乌里雅苏台寄天津挂号封,邮戳清晰,属极为罕见的乌里雅苏台寄关内实寄封,成交价8.96万元。
(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