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坐落在风景宜人的郊外某天然水库,每年夏天都有大批游泳爱好者来此游泳。由于水库是这个城市自来水的唯一水源,因此,管理者就在库区遍地竖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并且加强巡逻,但效果不好,这让管理者一筹莫展。后来,一位心理学家告诉这位管理者:撤销巡逻制度,在水库旁插上告示牌,上面写道“您每天使用的自来水全都来自于这里,为了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需要保持这儿的清洁卫生”。结果到库区游泳的人慢慢减少直至完全绝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只有触摸到了人性中自私倾向的痒处时,才能取得有效管理的金钥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规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其建设过程是一个双向过程,既需要员工的“认同”,又要其“自觉遵循”。笔者认为从人本开始导入人性化管理,不仅能降低执行成本、监督成本和协调成本,而且会减少决策成本,取得最佳效果。
一、切实加强对员工“行社是我家,合规建设靠大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是银行业经营管理的第一要素,人性的好坏对银行业控制风险具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通过谈心、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通过学习会、生活会、讨论会和典型案例分析会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进一步认识自己与行社之间的利益关系,深刻理解“今天如不好好工作,明天将努力找工作”的道理,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其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为行社发展多作贡献。
二、有效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一是宣传什么是风险,风险在银行业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管理不慎,处处都有风险点,都可能形成风险,严格操作,规范管理,人人都可以规避风险,切实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二是将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某些现象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以恰当的方式在内部曝光,让员工进行讨论,震撼某些人的心灵;三是将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前下发至各基层行社进行讨论,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四是定期组织员工代表座谈合规建设,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意见,设法提高其对行社的忠诚度和责任感,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挖掘员工的潜能,改变员工的心智模式,从源头上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将合规管理的理念融入各项操作流程中去。如何教育引导员工循规蹈矩?笔者认为,合规文化同所有健康文化一样,应存在于日常,衍生于细微,作用于无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是在制定、设计合规制度体系时,应将合规文化建设与日常的工作和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将合规文化意识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实现合规对具体业务的全流程控制;二是在日常的工作、培训及其他活动中,将合规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给员工,使其对合规文化建设从内心里产生认同感,能够将合规文化建设与自身的发展等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合规文化建设当中去,树立“人人有责”的合规文化。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正确地诱导员工,影响其思维模式,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机制应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多跑道、多层次地建立,并与考核挂钩,定期考核兑现,奖惩到位,充分激发人的潜能。
多跑道即从不同的方面,充分考虑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多层次主要为:第一层次是奖励。主要是那些合规工作做的好、合规意识较强的员工,尤其是对合规建设有贡献的人员;第二层次是“小罚”或免责,针对对象主要是在合规文化建设中,发生小差错或小失误,并且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员工;第三层次是在合规文化建设中,违反合规规范,发生问题或隐瞒问题,并产生严重后果的员工。
五、提升领导班子的品牌效应。从管理学来看,领导者对员工的管理主要是依靠权力和权威,权力是靠一种硬性的制度约束,是被动的,权威是员工对管理者的德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自愿服从,其价值是无限的。
领导班子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权力核心,也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创作者”、“导演者”和“演示者”,不仅要身先士卒,带头执行,还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员工对领导班子的认可度与信任度,增强凝聚力。尤其是一把手,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向心力和品牌效应,不断地赋予合规文化以新的内容,这样合规建设才有生命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才能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