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8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土壤环境”决定合规文化发展

华红平

  合规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的首要触发因素。合规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大多银行为减少违规主要采取了两个努力方向。一个是改造流程与强化管理的方向,即通过计算机技术,不断封闭工作流程中的违规空隙,它的难点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突破;另一个建立全员合规文化的方向,使合规行为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它受制于合规文化移植的成活率,进而引出了合规文化土壤的适应性课题。

  合规文化是以“合规为荣、违规为耻”的一种集体荣辱观

  合规文化的运作机制是让大脑的犒赏情绪和惩罚情绪与合规行为充分结合。即让合规与犒赏情绪绑定,这样,合规行为就会使人感到一种愉悦,人们称它为荣誉感;同时让违规行为与惩罚情绪绑定,这样,违规行为会使人感到一种难受,人们称它为耻辱感。人们提倡什么,唾弃什么,就是对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的分配的过程,这种自然的结合即为文化本源。情绪经过人为的干预重新与推崇的事件相结合,即为文化建设。在企业范围内形成的这种群体偏向习惯,便是企业文化。

  违规经营与操作屡禁不止与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

  文化建设的优点是文化一旦建立就有相对的稳定性,难点是合规文化面临着传统文化的挑战。当合规犒赏情绪遭遇亲情、友情的犒赏情绪时,往往前者不敌后者,就在寻求两全其美之策时,违规也就悄然而至。业内人士戏称我们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人情。

  因此,合规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之间常常会有遭遇战。在开展合规文化建设的同时,传统文化会不断侵蚀合规文化,双方不断“捕杀”、各有胜负。由此看来要想达到合规文化的培育壮大还需更多层面的支持,其中环境尤为重要。

  规范的治理结构是合规文化生存的“环境土壤”

  监督者要给经营者制造压力。压力的最好来源是机构内部的实时监督,这种监督是要有实际意义的聘用权作后盾的。同时,监督者又要远离经营,有些外资银行就是这样设定的,他们让行长不管经营,也不给任务,只需监督部门经理,业务经营是依靠设计的流程在上下业务条线中实施完成的。它有效地解决了下层机构没有董事会对经营层任免实施监督机制。在分支机构,行长就充当了董事长的角色,业务经理就充当了行长的职责,保证了经营者身后有人聘用,制造压力,解决“温饱”(无压力)思“淫欲”(贪欲)现象。

  监督者要受到重托才能充当守望者。那么又怎样防止监督者自身去指使下层违规呢?监督者同样需要一种情绪支撑,这就是信任、荣誉感,它需要给予重托来建立。给予对经营层的聘任权才能建立重托,进而激发信任感、荣誉感,实现一个代表的职责。而相互制衡的机制是既没有信任也没有压力的工作环境,它是导致现实中不忠实的主要原因。标准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因子就在于此,是代表明晰,而非产权明晰。

  环境能激发人的情感和能力。人们有这样的经验,当人们来到一个特别美丽、洁净而又规范的旅游景点时,就会出现自觉维护,不乱扔垃圾的现象。这时不是说一个人的素质马上得到了提高,而是环境激发的情感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除此之外,压力还是促发肾上腺素释放的有效途径,肾上腺素能使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免疫力加强,进而增强注意力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几十倍之多。

  人之所以能够担当不同的角色,是因为不同情绪能够灵活转换。角色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同一个范畴内不能担当两种不同的角色,它就是情绪侧抑制作用,否则就会造成角色冲突和角色暧昧。培植合规文化的土壤环境对监督者来说,就是要制造一个守望者的单一职能,接受外部上级行的重托,这样才能够像救援队一样奋不顾身;对经营者来说就是受内部监督者直接聘任接受实时监督,这样相当于上级行社领导常驻,保持常年的一定压力。只有规范的治理结构,才能抵御传统文化的回潮,改善合规文化所需的生存条件。因此,建立银行业全员合规文化的重要环节是要改良合规“土壤环境”。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