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管要做健康生活情趣的表率

邱现东

  健康的生活情趣,既是对农信社高管人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农信社高管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各级农信社高管人员“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农信社高管人员生活情趣事关党的形象、信合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农信社高管人员要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争当生活情趣健康的表率。

  坚定理想信念

  农信社高管人员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理想信念决定生活情趣,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邓小平同志曾经警告说:“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一个人如果动摇和淡化了崇高理想信念,各种腐朽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情趣爱好就会偏离方向,甚至会走向低俗与堕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较大危害。

  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来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农信社高管人员要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用党的奋斗目标总揽个人的生活情趣;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指导个人的生活情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高尚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生活情趣;严格执行纪律,用党规国法规范自己的生活情趣。

  加强党性修养

  农信社党组成员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解决自身生活作风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培养健康的情趣和高尚的追求,保持高雅的生活情趣。农信社高管人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党性修养:一是要注重学习。农信社高管人员如果长时间不学习,消极因素就会占据头脑,抵御诱惑的免疫力就会下降,生活情趣就容易“变质”。农信社高管人员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笃行到老,才能成为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

  二是要注重实践。党性修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是否认真实践。坚持党性不是“说出来”、“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农信社高管人员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握世风的走向,决不随波逐流。

  三是要注重自省。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高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要注重自省,经常进行自我解剖,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

  坚持严于律己

  一是要“慎好”。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情趣爱好。但是情趣爱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就看你如何对待它。厦门远华案主犯赖昌星曾说过一句话:“我不怕农信社高管人员官有多大,就怕他没爱好”。农信社高管人员的爱好,在不法分子眼里,正是农信社高管人员的弱点,也是他们攻破堡垒的突破口。所以,农信社高管人员要管住自己的情趣爱好,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清正廉洁、去俗就雅,谨防个人情趣成为人生的陷阱。

  二是要“慎欲”。古人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不止。”农信社高管人员在各种诱惑面前,要始终保持健康心态,形成很强的定力,不要为欲所困,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抵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切实做到金钱面前不伸手,美色面前不动心,利益面前不攀比。

  三是要“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些农信社高管人员犯错误,往往是从对一些不起眼的生活小事上自我放纵、对自身小的过错自我原谅开始,这种“小节无害”的思想使他们最终失去了“大节”,滑向犯罪的深渊。农信社高管人员要注意防微杜淅,在生活细节上能稳住阵脚、守住底线。

  四是要慎独。农信社高管人员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环境中,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慎重交友,净化社交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管得住身手,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严格监督制约

  首先,丰富监督内涵,发挥党组织监管的主渠道作用。将农信社高管人员的生活作风纳入干部考察的范围,做到“三看”:一看情趣是否健康,平时的嗜好是什么;二是看交友是否慎重,来往的朋友都是谁;三看生活是否节俭,日常的衣食住行如何。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建设,农信社高管人员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定期进行思想剖析、接受同志批评,用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党员干部的情趣爱好。

  其次,拓展监督的外延,加强对农信社高管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群众监督机制,透明八小时以外、透明志趣爱好,使农信社高管人员的“生活圈”、“娱乐圈”和“交际圈”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使农信社高管人员谨言慎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犯错误的机会。

  第三,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强农信社高管人员生活情趣培养的外部约束。建立健全一整套操作性很强的监督制度,形成对农信社高管人员的制约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农信社高管人员的管理行为、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