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锅卖铁也要救活尚沃,不能眼睁睁看着亲手建立的企业就这样夭折。”
“我们不仅要恢复生产,还要发展得更好。”
“企业生存靠员工,一定要对得起为企业辛勤工作的员工。”
发出这番悲壮言语的正是中联公司的掌门人,尚沃化工的法人代表--杨宪斌,此时的他心情十分的焦急,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正面临着解决一个化肥生产企业的生存问题,以及公司现有三百多员工的吃饭问题。
自2000年成立以来,中联化肥有限公司一直以经销化肥为主,年营业额逾亿元,在当地有着不错的口碑,说到禹城市中联公司,当地的人都会夸奖几句其不错的效益,总经理杨宪斌曾担任德州市政协常委、禹城市政协常委、德州市担保协会副会长、德州市社会新阶层联谊会副会长、德州市工商联执委、德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务。在良好的经营状况下,2003年8月,中联公司投资1400万元成立了山东尚沃化工有限公司,可生产复合肥12万吨、BB肥5万吨,曾在十多个省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为一个经营状况不错的公司,怎么就到了文章开头所提及的这步田地了呢?事情还要从2002年说起,当时公司经营状况十分喜人,为了扩大效益,2002年9月,中联公司兼并了当时步履维艰、濒临倒闭的旭辉集团有限公司,在承担债权和债务的同时接受了464名集体企业职工,成立了中联植物油有限公司,不仅如此,在其后的三年间,中联公司还先后成立了禹城市诚达担保公司、中联棉花加工厂、双龙面粉厂、华诚瓦楞板厂,租赁了禹城葡萄酒厂,组建北京华佳特饮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葡萄酒和“不吐皮”葡萄鲜汁。然而就在杨宪斌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重大的波折却接连袭来。首先,企业规模的盲目扩大给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加之前期开拓市场费用投入产出比例失调,财务费用不断加大,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减小,企业自有流动资金逐渐全部沉淀。后期由于银行借贷,企业流动资金从部分依靠货款运行到全部依靠于收货款运行,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最后受劳资矛盾纠纷激化,尚沃化工最终被迫停产,进入了瘫痪状态,此事还进一步波及到了整个公司所经营的范围。
作为白手起家的企业,杨宪斌付出的感情与心血难以用语言表达,面对突来的打击,其间伤痛恐怕只有杨宪斌自己才能体会。
时间就是金钱,市场就是生命。面对困境,中联公司并没有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是应对现实冷静分析,总结教训和经验,挖掘企业发展优势,创造空间扭转困境。首先杨宪斌将近年内兼并和租赁的企业分别关、停、转,缩减公司的经营范围,对中联公司进行了断臂瘦身。就所兼并公司的效益来看,还有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比如诚达担保公司的经营业绩就总体良好,但在大形势的影响下,为了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杨宪斌毅然决定退了出来,用杨宪斌的话说,“我不能连累别人。”现中联公司仅下辖中联植物油和尚沃化工公司。经过一系列改革,减轻了中联公司的大量负担。银行与客户方面,杨宪斌则尽力与之坦诚沟通,以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目前银行及公司旧有客户均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公司的支持。劳资矛盾方面,公司已经拟在中联化肥旧有土地修建住宅楼,受益部分用以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的补偿,彻底改变原集体企业的性质,公司在充分征求职工意见的前提下,选举了13名职工为代表的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组,代表职工全程参与并监督中联化肥有限公司修建职工住宅楼,目前80%的员工已同意这一方案。在整个矛盾化解过程中,禹城市委、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调解行动。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没有资金也就无法在商战中施展拳脚。面对尚未筹集到的尚沃化工起步资金,杨宪斌还在奋力地四处奔波,寻求以尚沃化工的土地、设备和地理优势作为基础与有意客户展开合资、贴牌等多渠道、多种类的合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寻求合作的道路上依旧出现着杨宪斌忙碌的身影……
“我们虽然遭遇了资金和经营困难,但我们还有多年来积累的网络资源,我们还有尚沃化工较为先进和完善的生产设备,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有摧不垮的坚强意志。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重生的辉煌!”杨宪斌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感言:整个采访过程,杨宪斌都透露出一种激昂与悲壮之情,13905449608,这几个对大多数人平淡无奇的数字,这个对杨宪斌曾经再熟悉不过的私人号码,如今却成了企业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的确,每个经销商都有自己艰难的起步史,每个经销商也都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曲折。经销商都有自己精彩而感人的故事,诉己寓人,动人动己,这也是我们开办这个板块的初衷。在这里衷心祝愿所有的农资经销商事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