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有消息说央行已将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的2008年新增信贷额度分别上调了5%和10%。新增的信贷定向投放于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和地震灾后重建。原计划为3.63万亿元,新增额近1900亿元。8月中旬,这一说法得到了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的确认,他还表示,放松商业银行信贷额度旨在支持小企业和农业发展。
农民贷款难一直是“三农”事业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此次针对“三农”等方面上调信贷额度对其发展应该是个好消息。不过,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是否能够实现信贷结构调整的目标呢?
据了解,此次央行的窗口指导是总量的规定,实际业务中投放方向通常是各银行按自身需求来定,并非一定要投向中小企业和农业当中。有银行专业人士表示,央行向中小企业定向新增额度只是窗口指导意见,具体的投放还是要各银行自己来把握的,目前没有从银监会收到要求将新增贷款只用在每月上报的业务状况表中的某一两个门类当中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陈景功表示,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约占公司贷款总规模的20%。而新增的贷款额度绝大部分将应用于中小企业,农业和灾后贷款占比较小,具体数额和比例还需开会讨论。目前广东省各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如何界定并无统一的业务标准,福建省银行业人士也表示,该省新增贷款额度不是很大,重点将投向中小企业。
如此看来,虽然央行新增贷款额度意在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灾后重建这三个存在“贷款难”问题的项目,但如何保证这1900亿元新增额度真正流向却还无据可依。如何把握这部分的贷款一定会投向农业及其投向的比例是个问题。而且,在放贷的过程中,如何认定其属于农业等也要由银行自行掌握。如果银行能够自觉使用这部分贷款额度,则调整信贷结构或许可能实现。
然而,“自觉”二字谈何容易,毕竟纯粹从商业化角度看,银行自然希望将贷款流向大企业和优质客户。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指出,这部分扩大的贷款额度,虽不能说是政策性贷款,但也是定向的方式。应有相应的规则以保证其执行,也会有一定的检查,只是不会像政策性贷款那么严格。
因此,要保证此部分“定向定量”的信贷额度能切实落实到农业等方面,央行和银监会之间的沟通协调则必须保持良好的互动。因为自央行与银监会分立之后,央行的主要功能就转向了货币总量控制,商业银行日常运作数据的监管则全盘交给了银监会,而这可能导致在很多政策上央行和银监会的步调并不一致,一些政策的实施效果便可能会打折扣。而按照要求,各银行都必须向银监会定期报告经营数据,其中各家的业务状况表上是要求将各自投放行业的明细一一罗列。要保证新增额度落实到“三农”等方面,银监会就必须加强对各银行定期报表的监管。
如此看来,央行和银监会若能加强沟通并更进一步细化其对新增贷款投向的监管,此次窗口指导意见才能起到为“三农”补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