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东德州:棉农收益大幅减少


  今年新棉上市以来,山东省德州市棉花价格一路走低,棉花丰产不增收。

  德州市是全国的重点植棉区之一,今年该市植棉面积289万亩,棉花丰产丰收,品质好、衣分高,亩产皮棉186斤,总产537万担。棉花丰收但农民却高兴不起来。受纺织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今年新棉价格持续走低,籽棉收购价格从9 月初的 3.05元/斤降到11月底的 2.40元/斤左右,比去年平均价格降低0.95元/斤,降幅达28%。棉农惜售心理严重,普遍持棉待售。棉花加工厂由于风险较大、利润微薄,收购积极性不高,部分棉企停收。目前当地棉花收购进度仅30%左右,比往年慢40%。

  按目前每斤籽棉 2.40元、亩产510斤计算,亩总收入1224元;今春以来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植棉亩均直接成本526元(机耕费40元;地膜36元;种子50元;机播10元;肥料260元;农药100元;灌溉30元)和人工成本464元左右(亩用工29个,劳动日工价16元),总成本达到990元,亩纯收入只有234元左右。如果是租地种棉(300元/亩左右)和雇人拾棉(150元/亩左右),那就亏本了。这样一算,即便不包括64元/亩的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种棉也比种粮食(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每亩少收入360元左右。

  近几年来,种植粮食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强度减轻,用工减少。种棉与种粮相比,棉花投入多、机械作业率低、劳动用工多、政府扶持力度小(种粮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当前农村青壮年一半以上外出打工,劳动力缺少,一些种棉大户雇人拾棉增加了成本。

  多年来,棉农总是按照当年棉花价格的高低来决定下一年的种棉计划。目前的低棉价已严重挫伤了棉农的种棉积极性。据德州市棉花协会调查,今秋拔棉柴种小麦的农户约占20%,还有不少农户表示明年不再种棉花或将减少棉田面积。

  今年棉价大幅下跌,而粮食价格提高,造成粮棉比价差距拉大。如果棉价持续低迷,明年植棉面积很可能将锐减,会影响到明年的棉花生产的稳定。建议国家:一是增加内地棉的收储数量,稳定棉价,保护农民利益。二是扩大棉花良种补贴覆盖面,且直接发放到棉农手中。三是对棉农实行农资综合直补,弥补农资涨价带来的减收,稳定种棉收入。

  (马俊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