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体系赢得肯定


  本报讯 11月27日至28日,商务部在天津召开全国再生资源工作会议。河北省石家庄市供销社在会上做了专题交流,受到了与会领导和全国同行的一致好评。

  石家庄市社始终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以立法为保障,以“一站四台”为基础,全力打造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累计投资2700多万元,建起10个废品市场、11个废金属市场、2个旧货市场、1个综合市场,2000多个社区回收站,初步形成集收购、集散、加工为一体的网络体系。

  2007年,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将《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列入2007年立法计划,市供销社成立了专门的《条例》起草小组,全力配合市政府法制办和人大工作。2008年1月20日,河北省人大十次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条例》,2008年5月1日施行。为使网络体系建设统一标准,创出品牌,奠定了基础。 

  建“一站四台” 完善再生体系

  市社按每1000-1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站点,已建起各类绿色社区回收站2200个。同时,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规模适当、网络跟进”的工作思路,采取典型引路、突出重点、招商引资、合作开发、多措并举、分步实施的办法,建设24个不同类型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并重点打造了4个平台:

  一是建设废品集散市场,打造废品经营交易的平台。近几年,市供销社筹措资金600多万元,在石家庄市二环以外,租赁闲散土地200余亩,建起了仓兴街等10个废品交易市场,把市区内300多家固定收购摊点纳入市场经营和管理,净化、美化了城市环境,维护了社会稳定。10个废品市场年经营额1.3亿元,年收入250多万元。

  二是建设废旧金属集散中心,打造废钢铁经营交易的平台。现已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在石家庄的5个出市口和二环路一带,建起了泰华等11个废金属集散中心,实现了废金属经营由城内向城外转移,实现了集中经营,统一管理。11个废旧金属集散中心,年经营废旧金属15万吨,年经营额5亿元。

  三是建设旧货市场,打造旧货经营交易的平台。石家庄市供销社投资700万元,建起了玉铜旧货市场、华北旧货物流集散中心等,将230多户,500多人纳入旧货市场经营。

  四是建立石家庄再生资源网,打造废旧物资网上交易平台。回收总公司自筹资金10多万元,建立了信息服务中心。通过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确保总公司信息服务中心将来自各企事业单位及城乡居民需出售的废旧物资信息,当天传递到各区社区回收部信息服务站和2个旧货市场信息服务站,使其及时安排企业或社区回收员就近上门收购。既为企业和社区回收员提供了收购信息,又方便了居民交售。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不仅获得经济效益,更赢得了社会效益。

  一是净化了城市环境。从源头上解决了再生资源回收乱设摊点、乱堆乱放、乱走乱串、污染环境、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树立了新一代回收员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成为有口皆碑的“清洁工程”、“环保工程”、“民心工程”。

  二来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对回收人员开展了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了一批回收人员“正规军”,规范了经营行为,保护了市民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是规范了行业经营秩序。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使行业秩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无序”走上了“有序”的市场规范运行轨道。

  四是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据统计2007年,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回收的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3万吨,废纸13万吨,废塑料6万吨,各种杂品15万吨,旧货1亿多元。

  五是增加了就业岗位。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安置了8000多名下岗职工和社会人员就业。据统计,在网络体系中从业的人员,农民工占80%,下岗职工占12%。使近3000名“破烂王”进驻环境整洁、规范统一、服务周到的市场内经营,提高了生活质量。

  (邢曙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