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和县是有名的大棚蔬菜基地,主产西红柿和西葫芦,外地客商常来批发,素有“小寿光”之称。周林申的希望农资就坐落在南和县、任县、邢台市三城的中心——南和县郄村。
2006年6月,当地西红柿在外运销售过程中遇到了麻烦。因价格高,客商对产品质量要求很严,太大的柿子不好装箱,小的不够级别,品质不好的不予收购,就连裂果、锈果、病果都被客商挑出来了。菜农辛辛苦苦收获的果实不能正常出售,最终导致了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使菜农致富的梦想破灭。究其原因:棚区老化、菜地重茬、农民用药和用肥技术含量低,西红柿有病不能及时发现和预防,到此时,大伙儿才真正意识到种植技术在致富路上的重要性。
看到这种现象,周林申到寿光进行市场调研,同寿光乐义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心——中国蔬菜视频医院取得了联系,并且很快商定年内在南和建立邢台第一家自己的蔬菜视频医院,为寿光乐义蔬菜技术在邢台推广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
2006年10月,南和县蔬菜视频医院正式成立。
农民朋友们把蔬菜、玉米、小麦、棉花等植物的病株、病叶、病果拿到医院来通过电脑视频的方式和寿光的专家做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资深专家最准确、最及时的诊断、处方、建议、指导农民合理种植、用药、用肥、管理。彻底解决了农民给庄稼诊断难、治疗难的问题。
俗话说:做事开始时“头三脚难踢”,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医院在成立之初,许多农民对这个新鲜,超前的东西感到特别陌生,不相信电脑还能给庄稼看病,还不相信医院专家的技术实力。
为了迅速扩大医院的知名度,打开农资营销市场的大门,让农民真正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改掉在医院坐诊的习惯,周林申带领销售人员到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种植区、粮棉和果树主产区、农资销售点,散发宣传视频医院的材料2000多份、下乡举办技术讲座100多场,在当地建立了6家医院联系点,并承诺:给庄稼看病,不收取任何费用。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很多农民朋友都已经把蔬菜视频医院当成了他们种植致富的保护神。
2007年正月的一天,邢台郊区的农民禾润青按照宣传页写的视频医院的地址,蹬了30多里路的自行车找到了医院,他焦急而无奈地说:“我那里种了3亩的大棚西红柿,前期长得也看不出啥毛病,但是长到三层果红的时候,果子又是烂,又是掉,我们全家都心疼得要命,这可是我们全家的生活收入,这样下去,别说孩子的学费了,恐怕连本钱都保不住了,我拿来了几个烂果和病叶,快让专家给诊断诊断,到底是咋回事儿?” 希望农资的工作人员立即在电脑上连接视频系统,在专家第二珍室找到了刘教授。刘教授通过摄像头看到出示的病果、病叶,诊断说:“这是灰霉病,因灰霉菌是真菌的葡萄孢菌,腐蚀性强,应及早预防,发病后几种 药要交替使用,掌握在晴天时用药,注意掌握温度,及时通风。”刘教授顺便还开了一个治疗的药方。禾润青高兴的说:“今天,我虽然跑了30多里路,但见到了千里之外的专家,专家和我面对面交流,不但解决了问题,还让我学到了知识,我回去一定按专家教的方法去做!”
赵二高是南和县郄村4组的农民,性格忠厚,种菜的历史也有十几个年头了。2007年春天,他种了2亩大棚西红柿,在视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从育苗、施肥、浇水、打药、预防病虫害,完全按照医院专家制定的全程精心管理方案种植。西红柿在科学的管理下,表现为茎秆粗壮、不旺长,花开的鲜黄肥大、坐果多、果实光亮、大小均匀,畸形果、裂果几乎都没有。五层果子还没卖完时算了一下,二亩地的西红柿卖了36000多斤,一级果率达到了99%,二高自豪的说:“我以前不相信视频医院的技术能帮咱致富,这下我可服了,电脑上的人都能和咱说话了,专家指导的技术还让我多挣了一万多块钱!”
任县城关镇的王三,经常来视频医院和专家探讨种植棉花新技术,2007年他种的棉花亩产量比其他户多收了二百多斤,达到了没亩760斤的好收成,他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有了医院专家的指导,我种啥庄稼都敢用新技术种了,我放心,视频医院不骗人!”
开创视频医院以来,希望农资的职工经常利用视频向寿光的专家团请教新的农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引进了许多绿色环保的农资,其中生物产品越来越多,希望农资把先进的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传授给了更多的农民,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同时,希望农资的农资销量也成倍地增长了。
每当到了收获的季节,得到实惠的农民非常的高兴,有些农民把自己家的蔬菜、花生、西瓜、小米送给周林申一些,每当这时,面对这些朴实的农民朋友,他觉得:只有真心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南和县中国蔬菜视频医院开办两年来,当地大棚西红柿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到了3000多亩。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是南和县人。可以算地上是当今的影视红星。当地政府借势申请了“傻根”、“三多”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其中“傻根”牌西红柿受到了南京、杭州、安徽、深圳、寿光、香港等地广大客商的欢迎,有些还销到了俄罗斯等地。
这无疑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现在,通过土地流转,又有一千多亩的大棚西红柿种植小区正在建设中。
记者手记:在一次会议上,我遇到了周林申,当我接过他递来的名片时,“蔬菜视频医院”的字眼吸引了我。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这样一种崭新的农化服务方式值得我们专业媒体去推广,去宣传。
周林申是个肯钻研、爱学习、能吃苦的年轻人,他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在当地将视频医院宣传开来,不但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业发展的新活力。他代表了新农村的新形象。越来越多的如同周林申这样的年轻人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曙光就在眼前。
农化服务要抓实更要创新
□ 蓝 海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农化服务是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
农村落后的很大原因是科技不够发达。加强农化服务,是有效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化肥经营已全面进入营销时代,农资市场的竞争也因此呈现出商品质量、商品价格、农化服务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竞争,农民对化肥的需求不再只表现在产品质量和商品价格上,而对农化服务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农资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农化服务工作上有所突破。
但是,农化服务绝不是一句口号,一种形式,一种单纯为企业宣传的“材料”。要想将农化服务做好,就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扎扎实实、稳扎稳打、坚持不懈,同样还要不断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与科技同行。笔者曾在前几年的山东农村遇到过某品牌所建立的农化村、农化队,当时由于该企业的上级领导密切关注和部署,无论是普及科学种田知识还是测土配方施肥方面,在当地搞得红红火火,农民也对该品牌的产品建立了很强的忠诚度,很多媒体争相报道加以宣传,成为农资企业开展农化服务的典型。但笔者时隔一年后再次来到这个村庄时,状况却与一年前相差甚远。测土人员不知去向,科普讲座已经停办,当笔者将照片和材料拿到企业领导面前时,企业起初所构建的美好梦想已经破灭。农化服务已经成为该企业过去式。
农化服务绝不是“炒概念”。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资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化肥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符合世界化肥企业的运作规则和操作模式。
农化服务在化肥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农资企业的市场竞争最终是服务的竞争。农化服务不仅是开拓市场、服务消费者的手段,又是获取消费者信息、开发新产品的信息来源。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化肥企业,都是重视农化服务才获得了快速发展。
我国某著名化工企业在营销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营销理论,成为该企业无形的宝贵财富,在激烈市场中站稳脚跟,也使很多企业纷纷效仿。但从2007年始,该企业开始在营销的基础上加大农化服务的意识和行动,在全国开展的有声有色。该企业领导表示:营销能站稳脚跟只是针对产品本身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但最终产品还是要流向农民,对农化服务的重视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其次,农化服务不能忽视农民的点滴小事,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的大事,企业就应积极主动帮助解决,这样才能树立企业或产品在农民心目中的口碑。在农村,“口碑”的作用远大于广告的作用,一件小事做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会引起农民反感,甚至会将公司产品拒之门外。
再次,依靠科技手段,与时俱进,开辟农化服务新方向。
“蔬菜视频医院”就是依靠科技手段进行农化服务的好案例。农化服务不仅仅局限于测土配方和科技常识,更方便、更快捷、更详细、更精准地解决农民所遇到的难题,是今后农化服务所要发展的方向。健全的农化服务网络是快速、及时、有效开展农化服务、服务“三农”的基础,是对传统化肥营销网络的一种扩充、延伸和完善,是现代化肥营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笔者用一企业老总话作为结尾:农化服务直接效益不明显,收益周期长,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领导给予高度重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能只求轰动效应,而要把农化服务纳入企业长远发展战略,抓实抓牢。
新农村要新到骨子里
□ 大 年
周林申是一个基层农资人,而他的“蔬菜视频医院”却让人大开眼界。他的举动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一个“新”字:意识新、做法新、平台新……在我们高调建设新农村的历史时期,周林申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一抹亮色。
一段时期以来,许多地方误读了“新农村”,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的表面文章,放眼望去,农村变成新工地,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多次反映,当前有些乡村片面注重“村容整洁”一条,很容易使新农村建设流于形式,成为新的面子工程。
据报道,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西坑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却因此欠下130多万元贷款,成为当地百姓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政府在通往该镇的入口处兴建的“文明生态小康示范村”,集体供暖、自来水入户,物业、门卫、娱乐、文化设施等一应俱全。一些地方要求农家在厕所贴瓷砖,在门口建喷泉。这样撑起来的“新农村”必将成为空中楼阁。
新农村的核心是要给农村输入新理念、新机制、新意识、新技术,这比盖一万栋洋楼更重要。
河北定州农民杨永军已经成为一位地地道道的科技“粉丝”,只要有机会听一堂科技讲座,他绝对不会放过。他说,去年按照专家说的,把肥料配比进行了改动,全村村民种的花生增产不少。这就是新技术的力量,新农村里需要这种力量。如今,像定州市一样,把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工作的重点,以科技培训的方式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共识。政府和社会已经看到了农村和农民真正的需要。
在部分农村,一些觉悟较早的农民已经通过自己的合作社树立起地方品牌,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漂洋过海销到海外。这些让人看到了中国农村的新希望,因为只有这样从产业、从体制、从民生的新变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农村新变革。
我们不愿看到新农村只是一颗“金玉其外”的漂亮橘子,我们关心的是其内核与果肉,只有内在的健康成长,才能确保橘子的最终成熟。周林申的“新”给了我们启示与鼓舞,新农村需要“新的内容”,而且这种新不能停留在表面,它要符合中国农村与农民的真正需要,这种新一定要新到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