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呼应奥运 再现中国茶


  看罢影片《赤壁》,我既喜欢又兴奋!我欣赏把中国古典名著中,因为受当时历史条件局限不能表达和展开的情节,由我们艺术家用今天的观点来展开、来诠释的作品,尤其是当时历史上虽然存在,但在作品中至今还没被表现过的东西。

  比如茶,三国时的人们已经普遍喝茶了,在历史上多有记载。可是三国时的喝茶是在过了一千多年,到了明代,罗贯中才在《三国演义》第38回,刘备三顾茅庐见到孔明时,写孔明让“童子献茶”四个字,全书仅有这一处。

  电影《赤壁》中,真实再现了主要人物喝茶的生活场景。其中全剧最精彩的用“茶”情节,是小乔的那一杯“茶”。用它“等”来东风,赢得了赤壁之战。小乔的这一杯“茶”成了全剧的“戏眼”,试想,如果没有“小乔的一杯茶”,观众看到的只能是赤壁大火在影片中烧了四十分钟。

  电影吴宇森的《赤壁》,把这一情节展开了。在令人震撼的、一触即发的火烧赤壁的大战前夕,在敌军最高统帅指挥所的中军大帐中,仪态万方、风华绝代的小乔,在为我们展现着1800多年前的江东茶艺,她延用着汉代的茶具,娴熟优雅地煮茶,她的中规中矩连而贯之的动作,显示着煮茶的韵律美。一个内外兼修充满个性的美丽女子,在与赤壁大战前,6月才当上丞相,7月陷荆州、8月破新野、直追刘备于当阳军溃,10月又攻孙权而将战于赤壁的曹操——一个中国乃至世界上公认的奸雄,进行着智商和情商的比拼!

  茶占据着如此重大场合的空间,周旋在英雄与美人之间,可以说“茶”让电影艺术家,把它妙用到了极致!

  吴导演用《赤壁》,挖掘的是深层次的东西,用心可谓良苦!其中小乔的一杯茶,无疑是在图解着长江流域的茶文化,它显示的是在1800多年前,“享有一种安逸而易于为生的环境”所产生的一种文化。从而真实地反映了三国时期长江文化的发展情况。

  吴宇森识得“茶”滋味,用茶宣扬民族传统美德;用茶把古代战争人性化、生活化;用茶反映英雄和美人品茶时的浪漫;用茶弥合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 达到“希望拍成国际性的三国故事,变成让东方人喜欢看,让西方人也觉得兴奋的故事”的目的。

  吴宇森拍的《赤壁》中,小乔的那一杯“茶”,更加形象地向全世界的人们,诠释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出现的巨幅“茶”字,这是1800多年前中国文明,小乔的那杯茶是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在巨幅画卷中以“茶”字为代表符号后,又一次向世界精彩地再现中国文化。(王学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