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奇茶雾里青 奇人郑孝和”走进北大校园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总经理郑孝和讲述其传奇创业经历
本报记者 安明霞 文/图

  郑孝和向北大师生讲述其传奇经历。

  3月14日下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二楼会议厅内,近200名北大师生济济一堂,聆听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总经理郑孝和的传奇创业经历。之后,安徽天方茶业集团顾问、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詹罗九讲授了中华茶文化,引起与会师生对中华茶文化的极大兴趣。

  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茶学社协办。主办方事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在北大校园里拉出多条横幅——传奇茶、传奇人进北大  央视《财富故事会》嘉宾郑孝和董事长与大家共话“天方”传奇;印制了精美的海报,在北大茶人中广泛散发;讲座的会堂整体呈“米”字型布局,一改固定的教学模式,讲台上不仅设演讲席、挂大屏幕投影,还摆放了古筝;观众席正中是茶艺表演区,围绕茶艺表演区放射状布置观众席。在两位茶界茶人精彩的演讲过程中,伴随着精彩的茶艺表演和古筝弹奏。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总经理郑孝和仅仅读过8年书,他办过食品厂也开过养殖场,但均以失败告终。1997年,郑孝和注册了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开始在安徽石台县贫困的农业山区创业,他与茶农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在基层乡镇建立了10个原料加工场,发展了30000余亩茶叶基地,带动了近万户茶农致富。在10年的时间里,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发展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雾里青茶产于皖南,从明武宗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起就被列为朝廷贡品。清朝乾隆年间,雾里青茶开始销往欧洲大陆。那时产于大山里的雾里青名茶,由山民们沿着皖南崇山峻岭间的古徽道挑出山外,辗转至广州,登上“哥德堡号”,运到瑞典,再由瑞典分转至欧洲其他国家。公元1745年,“哥德堡号”商船满载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从广州启程回国。不幸在离瑞典歌德堡港口几百米的地方触礁沉没。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专家在深深的海底打捞上这艘古商船,并在一些打捞上来的青花瓷罐里发现了茶叶。令人惊讶的是,被海水淹没了200年之后,这些用锡纸严密包装、在海底与世隔绝的茶叶仍然可以饮用。通过瓷罐的商标和专家的考证,这些古茶就是产自中国安徽南部的极品名茶雾里青。瑞典人在“哥德堡号”沉船上打捞起中国古茶雾里青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中国茶叶界的高度关注。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教授詹罗九与有关茶叶专家学者们一起,对这一古茶的历史和产地进行了深入考证。并开始开发雾里青。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总经理郑孝和先生是一个慧眼识才的企业家,他自始至终全力扶持詹罗九教授研究开发雾里青名茶。从1997年起,便在海拔1000多米古徽道边的大山村,建立起了茶叶生产基地,组织茶农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制作,保证了雾里青茶叶的纯天然、无污染、兰花香的特有品质。

  200名师生一边感受茶界传奇,一边品饮雾里青茶所蕴藏的历史芬芳。三个小时的讲座,远远不能承载安徽茶人对北大师生的奉献之诚,也不能承载北大茶人对天方茶业的殷切期盼。讲座结束后,师生们久久不愿离去,纷纷将郑孝和与詹罗九围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令二位传奇式的茶人应接不暇。

  最后,主办方鉴于北大爱茶师生的愿望,希望这样的讲座活动,能够与天方茶业长期合作下去,既把这个讲座活动作为来自贫困茶区的雾里青茶的展示平台,也把天方茶业作为北大茶人茶事的资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