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高发行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农信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既是抓好当前案件专项治理的前提条件,也是确保农信社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多年来,由于农信社多级法人和管理体制等原因,缺乏对制度建设的重视和统一规划,制度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近年来,自各地省级联社成立以后,都在在制度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
(一)制度内容不全面、缺失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现有制度还存在不全、不精、不细的问题。由于制定制度人员受自身学识水平、工作经验的限制,对政策掌握不准确,加之制定制度时没有充分调研和征求基层、专家意见,致使制定的制度中存在漏洞,未能很好地发挥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现有制度不能满足当前改革发展需要,一些业务经营和管理尚存在制度空白点。
(二)制度的及时性还待提高。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服务产品、服务手段、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创新,制度的修订应该与业务发展同步进行。如部分联社提出,综合业务上线后,没有出台一套系统的操作规程,虽然对于业务上线后的相关制度不少,但都单独成章,不利于一线员工掌握和操作。同时,现有的业务制度大多是按照双人临柜的原则制定的,与目前综合业务上线柜员制的要求不符,制度的适用性大打折扣,制度的效力难以发挥。
(三)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比较普遍和严重。从调研情况看,制度执行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制度认识不到位。由于基层员工处于制度执行的最末端,对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很到位、理解不很透彻,导致执行力不强。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信用社制度建设存在重制定、轻落实,或者就落实抓落实的问题,没有将制度真正贯穿于每一项具体业务中。
完善建议
(一)组织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审视,及时补充相关制度,完善相关制度内容。制度不是一成不变,必须与时俱进,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在调研过程中,基层联社对制度的全面性、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及时性均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加快现有制度修改步伐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必须尽快予以实施。
(二)在制定制度要特别注意,制度体系的完备,并不取决于制度的数量多少,而在于制度对经营管理工作覆盖的广度和规范的力度。也就是说,制度并非越多越好,而要注重质与量的统一。制定制度不仅要讲究“实”,注重“精”,而且还应注意制度间相互关系的“无缝”衔接,避免漏洞出现,使其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达到质与量的统一,以收到最好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制度执行力。制度建设的关键在执行,没有执行力的制度只会变成一纸空文。加强制度执行力必须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方法。原有的制度修改和新的制度建立后,必须加大教育培训,使各级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在短时期内掌握制度、运用制度、遵守制度,发挥出制度效力。二是加快绩效管理推进步伐。绩效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于提高制度执行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软件的开发,尽快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对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掌控和督促落实。
(四)是加强基层员工执行力。基层员工是执行制度的重点和关键。要合理设置基层岗位,从人员上保证制度执行落实。建立定期强制培训制度,使农信社员工每年都接受一定时间的制度培训教育,使其深刻理解制度落实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基层员工对制度的执行意识。建立员工遵章守制的激励机制。对遵守制度员工进行奖励,加大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罚力度,形成执行制度的正向激励和对违规行为的有效制约,从而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形成引导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