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去拜访一位老先生,正事谈完了,我们出门,他也出了门,骑上电动自行车扬长而去。同去的人说,他是找地方吃饭去了。他吃饭可不是随便找个饭馆填饱肚子就完,而是找真正好吃的东西。据说他能说出哪个胡同里的哪个饭馆的哪一道菜最好吃。我当时就想,他要是能把这些好吃的经历都写下来,一定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
现在生活好了,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希望能喝出点文化,喝出点心境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普及性的茶书也越来越多。其实这种书是并不好写的。难的不是知识性的问题,这对专家来说很好办,难的是怎么写得有意思,让人爱看。我也看过一些时尚类杂志中谈各种生活趣味的文章,总觉得像批量生产的速冻食品。问题就在于写文章的人并不真觉得他写的东西有意思,却想让别人觉得有意思。结果是写的人难受,看的人也难受。童云的《茶之趣》就是一本由喜欢茶并且有自己的茶趣的人写的书。
说句老实话,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弄不懂啥叫小资情调。看了几篇学者的文章,隐隐约约地觉得小资情调就是一种看上去挺雅其实挺俗的情调。看完了童云的书我知道小资情调是啥了,如果这就是小资情调,那也没啥不好。年轻的白领,收入稳定但工作很忙,想让自己的生活有点趣味,活得更充实更有意思一点,这不挺好的么。人家还非等着修炼成李渔、袁枚、周作人才能有情调?昨天晚上在网上看了一篇钱理群老师的文章,说他们那一代人最没有趣味。那是时代环境造成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大学毕业生碰上好时候了,该有点趣味,讲点情调。
我猜童云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打算把它当一本书写,是自己喝茶喝出味道来了,喝出意思来了,就写。想到哪就写到哪。像跟她那些闺中密友或不太密的友聊天,自由自在,随随便便。好文章其实都是这么写出来的,越是端着个架子想写好越写不好。她也不觉得自己是个专家,得指导别人如何如何。顶多是个建议,跟女人之间互相推荐化妆品差不多。所以那态度是平等而亲切的。
看了《茶之趣》,我才知道白领,特别是女性白领的喝茶趣味到底是怎样的。例如在火车上喝茶,她们还要摆出专门的旅行茶具,茶船、茶碗等等,从从容容地泡起来喝。看上去这是小事,其实不然,小林一茶就说过,旅行难道就不是生活吗?我对女人们喜欢喝各种花泡的茶一直不以为然,还专门在一篇文章中讥讽了一下。看了童云介绍的几种花与茶的搭配,觉得也挺好。想一想倒是自己过于拘谨刻板了。
其实,这本书更可以看成是一个现代城市茶俗的样板,其中有细腻而精致的趣味,也有匆忙而急迫的现代生活中流露出的悠闲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