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托别乡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自治区重点扶持乡,主体民族为哈萨克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0%以上。柯赛绣是哈萨克族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喀拉托别乡共有3000余名哈萨克族妇女从事刺绣制作。但是传统的零散操作模式在扩大传统刺绣文化的影响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2008年6月喀拉托别乡巾帼刺绣专业合作社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注册登记成立。为了保证专业合作社的正常运转,乡政府为其提供了厂房、缝纫机、课桌(椅)等,使得刺绣专业合作社建筑面积达到1324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有办公室1间、设计室1间、教室2间、刺绣车间8间,文化室1间。2008年,在县妇联的帮助下,专业合作社又添置了30台缝纫机、绣花机10台。巾帼刺绣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标志着喀拉托别乡的刺绣业走向专业化、经营化、产业化。
喀拉托别乡巾帼刺绣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通过培训改进刺绣技术,促进就业。传统的家庭刺绣在质量和档次上参差不齐,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多次邀请伊犁州金谛职业培训中心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哈萨克妇女300余人,培训刺绣技术带头人近100人,提升了刺绣人员的技能,提高了刺绣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丰富了刺绣产品的种类,更加接近市场需求。同时该社发展社员20余人,带动农牧民发展刺绣150人,吸收刺绣技术人员80余人。每位妇女在学到刺绣技术的同时,每月还能拿到350元的保障工资,按件计酬,多劳多得。喀拉托别乡萨依博依村的青年妇女娜孜古丽就是一个多面手,养羊育肥发展畜牧业,刺绣也是个高手,2008年11月份,娜孜古丽参加刺绣培训班,学到十字绣技术,如今已成为刺绣专业合作社的一员,她的作品“猛虎下山”由于栩栩如生、技术精湛,以2500元的高价被买走。娜孜古丽信心百倍地说:“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再加上党的政策好,自己有手艺,专业合作社让我走上致富路。”
喀拉托别乡巾帼刺绣专业合作社作为刺绣产业与农牧民的致富金桥,做强哈萨克刺绣文化产业,带富哈萨克妇女是它的使命和责任。该专业社在上级供销合作社的业务指导下不断探索经营管理理念,走规范化管理之路。在成立之初就模拟股份制的企业管理形式,调动了社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在合作社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年利润15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415元,人均增收250元。
目前,喀拉托别乡党委、政府已对刺绣产业进行规划,并计划再投资5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500平方米,完成设备更新,增加刺绣种类,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年生产刺绣品3万件,全力打造全国“柯赛绣”之乡。(田晓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