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挥后发优势 建设西部茶海
凤冈茶产业引擎助推贵州茶业经济快车
□ 本报记者 薛 城

  中国绿茶专家论坛暨凤冈·茶海之心旅游节即将召开。经过近几年的苦心经营,凤冈锌硒茶已成为中国绿茶中的知名品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林治说:“我初次了解凤冈茶,是2005年5月27日应邀参加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此后,我几乎每年都要去两次凤冈。四年来,凤冈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三件事:其一是无比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其二是富锌富硒有机茶的非凡品质。其三是县委、县政府对发展茶产业和茶文化的高度重视。”

  凤冈与湄潭相邻,都是贵州省知名茶区。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刘小华时常将两个茶乡互作比较:“凤冈起步晚,但是起点高,发展快。目前,凤冈和湄潭知名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规模相近,不仅丝毫不见凤冈起步晚的劣势,反而看到了凤冈茶业的后发优势。” 

  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一直关注凤冈县茶产业发展情况。他说,在山势峻拔的贵州,凤冈属于少有的丘陵地貌,深厚的土层和良好的土质,在贵州独树一帜,更像中原茶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赋予凤冈绿茶优越的色香味。特别是富锌富硒特质,赋予凤冈绿茶独特的保健性能。上世纪90年代,首次深度考察凤冈茶产业的时候,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刘小华也对凤冈独特的第四纪黄色沙质土壤留下了深刻印象。1997年,贵州知名茶专家李华超写了一篇文章,他展望21世纪凤冈茶业,对凤冈独特的土壤气候资源和茶业发展前景给予了较高评价。

  近年来,凤冈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支持政策,为凤冈茶业发展保驾护航。刘小华说,上世纪90年代,在业界没有盛行国家标准的时候,凤冈县采纳贵州省茶叶协会的建议,制定了县级茶叶标准,成为最早行动的一批茶乡。2004年,凤冈绿茶参加贵州省名优绿茶评选,获得专家一致好评,从此开始了荣誉之路,不断在各种评比中胜出获奖。2004年,在凤冈政府和本报的共同努力下,凤冈绿茶走进老舍茶馆,获得了北京茶界专家的广泛好评。2005年10月,《凤冈锌硒茶省级地方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为凤冈锌硒茶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奠定了基础。2006年1月24日,“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为了促进凤冈茶产业的发展,凤冈政府2004年主动承办了首届贵州茶文化节。后来,凤冈政府采纳专家的建议,联合黔北地区多个县打造我国西部茶海经济联合体,实现区域资源和品牌共享。

  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贵州省的第一条茶叶清洁化生产线落户凤冈后,到2008年,凤冈茶企中已经出现了中国百强茶叶企业。令鲁成银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至2008年,凤冈茶产业在短短3年间又取得了飞速发展,企业规模和产业整体规模都大幅攀升,生产技术也达到了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

  提到凤冈茶,就不能不提新农村建设和“猪—沼—茶—林”的新型生态茶业模式。凤冈是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县,通过大力发展猪沼茶生态茶园,实现沼池弃粪回收、能源综合利用,沼气进入农家厨房,提供日常照明能源,沼液、残渣排放到茶园,把畜牧养殖业与茶业、农民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净化环境、建设茶园、方便生活的目的,还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凤冈农村,常见的“人畜厕所不分”现象早已绝迹。凤冈知名的“猪—沼—茶—林”新型茶业模式,既促进了茶乡生活文明,又有利于建设绿色茶园,形成了一个有机环保产业链。在贵州省,第一个有机茶园认证就落户在凤冈。鲁成银说,凤冈锌硒茶火热市场,离不开现代检测科技的进步。虽然凤冈产茶历史悠久,但锌硒茶的概念,还是近期现代科技的成果。早在陆羽《茶经》中,就有对凤冈茶的描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里所指的夷州,就在现今的凤冈。现在,在传统名茶产区目录中,又增添了锌硒茶的名号。

  广西茶业协会会长郭异认为,凤冈属于小叶种茶叶主产区,与四川、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等绿茶产区相似,市场定位比较相近。但是,地处贵州的凤冈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茶经济整体规模并不突出,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所以,在早期的发展时,价格和低成本战略是凤冈等贵州茶要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只要综合利用各种优势,凤冈茶业一定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