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意在于春!对于茶商来说,春茶的生产销售关系着企业当年的盈利水平。根据资料显示,春茶是全年茶叶生产的黄金季节,产量占全年茶叶生产的6成左右,而产值则几乎占8成以上。
北京王府井春茶节,吴裕泰空运龙井,都是打了一个“鲜”字牌。邀请炒茶师傅现场炒制,每天空运鲜叶到京。看着热闹,可是消费者并不一定买账。据业内专家介绍,茶叶从采摘鲜叶到炒制杀青,途经距离一般不应该超过15公里,否则,质量和口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这种千里迢迢打着“飞的”过来的春茶,至多是作秀。
以前北方的老百姓很少接触到炒茶,所以初次接触时,还感到新鲜,观者踊跃。而今,在王府井百货的地下一层的角落,一位炒茶师傅很是寂寞地工作着,过往的人,能驻足的很少,这种卖手艺的推销方式,已经令消费者有些麻木。现采、现炒、现卖的老三样模式,在今年遭遇“倒春寒”,看来,不变的“创新”难以吸引消费者了。
“我们的茶就是敢和龙井比!”贵州省农业厅的胡继承副厅长拍着胸脯自豪地说。业内人士都知道的一个秘密就是,买茶送礼送龙井,自己喝则买贵州茶。因为,龙井卖的就是名,贵州茶卖的是实实在在的品质,不追求什么标新立异,就是为老百姓做大众优质茶。
“龙井茶贵的五六千,便宜的也要一千多一斤,它肯定贵,你看,6.5万个芽头才做一斤茶叶,太浪费,而且这些小芽子,至多是有淡淡的香气,营养成分含量并不多。”茶叶专家施兆鹏在很多场合都对这种价格虚高的所谓明前茶,提出反对意见。大众优质才是茶叶企业真正扩大市场的成功所在,能喝这么贵的茶的消费者到底在哪里呢?不要炒作炒得自己都没有生路了。
贵州茶人这几年坚持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从树种优化,田间管理,到生态发展,每一步都是扎扎实实地从根本做起。这些年不少外省茶人到贵州收茶,然后贴上其他茶叶品种的标签出售,这让贵州茶人更是坚信了自己的质量,但是这么好的茶叶,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呢?
“从企业的单打独斗,到抱团出大山,这是一个营销思路的转变”,胡继承感慨说,“以前,大家很分散,东一家,西一家,你今天做一个广告,他明天搞一个活动,成不了气候。现在我们通过这个活动,聚集起大家的力量,每家的负担都轻了,但是整体的实力还大了。通过这种万人品茶活动,老百姓亲身体验到贵州茶的质量,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的贵州茶叶品种,能迅速建立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我们下一步的推广打好基础。将来我们在一些中心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贵州茶推广中心,这样老百姓和茶企都能获益,最终我们贵州300万茶农才能受益。”
“其实,这种消费者体验活动是一种比较好的营销模式”,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的秘书长孙蔚介绍道,“我们去年在茶博会上,就举办过类似的活动,消费者参与度很高。现在的消费者不会只看你的表演,要有真东西,而且,从消费者教育这个层面上讲,这种活动是一个长期长效的方式。”
以前无论春茶推广还是万人品茗,都是自己搭台自己唱戏,投入可想而知。而今年,在北京举办的“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万人品茗活动与樱花节巧妙嫁接,打出一个“茶花汇”的招牌,一下子把品茶赏花的意境提升了起来,充分利用了茶文化与花文化各自的优势,真正从视觉、味觉上,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体验。
这个活动,借助樱花节的自然客流量,无形中低成本地扩大了贵州茶在北京的知名度,同时,也给赏花的游客带来一种花下品茶的乐趣,真可谓一举两得。
“也许,明年的万人品茗活动我们还能创造出更有趣的形式”,贵州省农业厅的胡副厅长兴奋地说,“我们只有创新才能让贵州茶喝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