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江苏省农林部门获悉,在地处连云港花果山景区附近的山坡上,昔日长满荒草的山坡荒地,现已被整成层层梯田茶园,硕大的“新浦区云雾茶生态示范基地”建设标语让人浮想联翩。
从2008年年底以来,连云港花果山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茶叶产业发展,鼓励大户经营,推进规模开发,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投入400多万元,已新开发茶园1200亩,到今年年底全乡茶园面积将达到2000亩。
花果山地区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种茶历史悠久。近几年,由于体制和政策等原因,花果山乡茶叶产业始终处于松散的自我发展状态,云雾茶仍然是一个未注册的茶叶共名性商标,仅有的花果山、清妙等几个专名性品牌,都没有明确的生产技术标准,质量不一,始终未创出地产名牌,地域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规模效应更不明显。至去年底,全乡仅有500余亩茶园,年产值仅720万元。
随着市区新区和市科教园区建设的推进,近年来,花果山乡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如何做到减田不减收、消化富余劳动力呢?区、乡两级党委政府都把目光瞄准了全乡3500多亩可开发种植果、林、茶的山场上,提出把茶叶作为发展高效种植业的突破口,做大茶叶产业,为此,区政府要求花果山乡今年完成新增云雾茶面积1200亩。
为了解决茶园建设资金问题,花果山乡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的同时,坚持种管并重,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茶园建设中来,实行谁投资谁承包、谁管理谁收益,不建无主茶园,不留管理盲区。新滩村历史上没有茶园,村党支部书记徐善明、村委会主任魏迎涛在外出参观取经后,认为茶叶经济前景光明,积极鼓励村民承包荒山种茶,他们还自筹100余万元,和荒山承包人杨汝地计划共同开发200多亩茶园。小村村也成功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建设250亩茶园。据估算,每亩茶园开发成本3500元,花果山乡今年1200亩新增茶园共投入400多万元,全部来自社会资金。待新增茶园全部达产后,全乡仅采茶一项就需要劳动力五六千人,年收入可突破万元,届时失地群众就业和增收难题即可迎刃而解。
为了提高地产茶叶品质、延伸产业链条,2008年7月和今年2月,花果山乡分别成立了花果山乡茶叶协会和连云港市绿祥茶叶种植合作社。协会负责组织茶农提高生产水平,而合作社则承担起内连农户、外连市场的重任,以“合作社+企业+农户”为基本模式,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体系,负责解决茶叶销售问题。乡党委书记朱晓云说,今后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添置炒茶设备,改进相关工艺,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的档次。同时开展种茶、炒茶、品茶等一条龙式的茶文化服务,努力在全市叫响花果山茶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