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4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百年执著香飘万家 十三代传承韵醉华夏
——八马茶业打造民族品牌之路
本报特约记者 孔令欣

  铁观音第十三代传人王文礼。

  心造极,韵自成。

  二十一世纪的制茶人对铁观音诚挚的心声,唤出了一个现实美好的创世纪品牌。

  不青不酸,传统正味。

  二十一世纪的制茶人对铁观音文化的探索,塑造了一个理想诱人的“八骏”浮雕。

  “八马”词出《辞源》,古代王公将相等身份高贵、地位显赫的最高层贵族才享受八匹骏马的座驾。为了打造高规格、高品位的中国式贵族茶——铁观音,“八马”这一名号在中国茶产业舞台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的制茶、售茶的精彩话剧。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从古至今,品茗饮茶是许多文人雅士寄予情思、体悟人生的独特方式。品茗,一椅、一壶、一盏的情景里只需一人畅享,独自体悟。在以清朝风俗画卷著称的《红楼梦》里,无论是茶的名目、煎煮,还是品饮、感悟,已然被曹雪芹详述殆尽。贾母一句“我不吃六安茶”道出中国茶的千姿百态与名目繁多,难怪民间有俗语“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采明前茶,煮梅上雪,焚香调琴,品茶听韵,拥有此番心境的不得不提《红楼梦》中说茶论道的经典人物妙玉,自有名言佳句“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古人讲品茗,把饮茶提高到典雅清静的意境中,生活便有了情趣,甚至有了艺术的影子。无论是宴舞笙歌、海棠结社,还是向隅西壁、唏嘘自赏,细斟慢品永远是对“茗”的敬惜爱怜。

  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富裕人家的家中都置有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烹茶四宝”,他们以此泡茶品饮,视为典雅之举和身份的象征,且茶道之程序更是极尽考究之能事,修身养性,优雅自然。而今,独上茶楼的茶客们不单要“品”,更贵在“悟”。

  手持玲珑闻香杯,芬芳扑鼻而入时,再端起杯盏颔首微抿,翠绿茶汤香高韵长,醇厚甘鲜。若要寻问此茶芳名,当可得“铁观音”三字。中国名茶纷繁复杂、千态万状,而博取众家之长,一身兼具天下之精华的当属乌龙茶中之极品——铁观音。它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一身兼具三美:红茶之甘醇,绿茶之鲜爽,更有花茶之芳香。自古“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这茶中极品自然要配以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佳境,于是“安溪”便映入我们的眼帘。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人凡事皆追求一种心境,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茶这种精神文化专属品自然便有非同他物的灵性,既通禅通道,亦通世通俗。但凡茶商茶客终归与其他商客有着本质区别。“茶”的芬芳情韵需要何等情怀与胸襟之人,才能领悟这一飘落在尘世间的嘉叶灵草呢?解铃还需系铃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放弃繁华都市只身回到家乡,他的理想不再只停留于安身立命,而是将家族世代制茶技艺发扬光大,让天下世人品尝最正宗的安溪铁观音。他手中制作的是极清隽、极韵雅的茶中极品;他心系家乡,立志摘掉家乡的贫困帽子,立足振兴和引领中国茶产业,弘扬中华茶文化。于是,他率领一支志同道合、荣辱与共的专业团队打造出了享誉国际市场的中国茶叶品牌。

  地势坤,君子当以厚德载物。他,便是王文礼;他与他的专业团队苦心经营起来的茶叶企业,便是中国铁观音最大的制造商——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