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4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社须主动融于“块块”之中

□ 邓兆华

  对于“中国信合”这个“条条”来说,“块块”者,农村也,地方也,政府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农信社与“块块”的关系非但不能忽视和弱化,还要倍加珍惜和加强,主动融于“块块”之中。

  农信社的历史渊源在“块块”。翻开“中国信合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农信社因农而生、因农而兴,与“块块”同根同源,兴衰与共。农村信用合作社诞生之日,正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兴起之时,信用社是农村合作社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后经历了人民公社、土地联产承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路走来,农信社与“块块”血肉相连,风雨同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管怎样“蜕变”,农信社须臾不敢改“农”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农村这个“块块”,农信社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信社融于“块块”之中,并非人为安排,亦非官场礼数,而是与生俱来,本能使然,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信社的经营市场在“块块”。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县域金融营销市场中,呈现出“农民银行”、“地方银行”的不争优势。各地农信社主动融于“块块”之中,坚持紧跟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节拍实施金融服务,在服务中成长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村和县域经济为农信社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农信社的金融服务又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互利双赢,相得益彰。

  农信社的资金来源在“块块”。近年来,笔者所在信用社的存款总额大幅攀升,2008年一举创造了三个第一:净增额创历史同期第一、市场份额居全县同行第一、增长幅度居全市县级联社第一。县域经济是信用社资产的“源头活水”。

  农信社的资产保障在“块块”。各地农信社的资产质量不断提升,不良贷款占比逐年下降。这一“升”一“降”的良好局面,除了农信社自身努力外,“块块”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县委县政府把信用社的资金视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本钱”,倍加珍惜和维护。在清收盘活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中,采取行政的、纪律的、组织的、经济的、司法的等多种“刚性措施”,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欠债大户抓起,惩之以纪,绳之以法,为优化信用环境和资产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信社实行“垂直隶属”后,正确处理“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尤为重要。农信社既要服从“条条”领导,又应接受“块块”管理。农信社的市场主体是“条条”,发展空间在“块块”。各地农信社要主动融于“块块”之中,与地方政府和兄弟单位互相尊重、和谐相处,为信合事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