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4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破烂王”当上了市劳模
——记福建福州市供销合作社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农民工谢禄喜
□陈建明 傅生永 余江银

人物名片

  1972年出生在福建省长乐市湖南镇鹏谢村;

  1987年初中毕业离村出外谋生,期间进入废品回收行业;

  1994年在朋友帮助下与福州市供销合作社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废钢铁经营部建立业务关系;

  2006年被福州市供销合作社物资回收利用公司聘为废钢铁经营部业务经理;

  2007年参加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废旧物资回收职业技能大赛”获优秀奖;

  2008年经全国再生资源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核合格,取得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一届劳动模范。


  过去做这行没法可依,现在有《循环经济促进法》保障了,得加倍努力才行。近期的目标是争取实现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每个农民工年收入超过2.3万元,把具体而实惠的事情落到实处!

  ——谢禄喜

  离乡打拼二十多年,把根扎在了回收战线上

  谢禄喜初中毕业的时候,家里6口人仅靠父亲一人务农养活,这样的境况,已供不起他继续求学了。当时,同村已有他多个伙伴走出家门,到外地去闯荡谋生了,征得父母同意,他也挑起铺盖卷,跑到福州城里走街串巷卖起了“软软糖”。这个营生每天走啊走,叫啊叫,很辛苦,收入却少得可怜,按谢禄喜自己的话说,混了口饱饭吃而已。

  然而,挑担叫卖的日子里,他熟透了城里的街街巷巷、市场店面,熟透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式,熟透了城里人的俚语方言,还结交了好些个朋友。那阵子他开始注意到城里人很大方,不用不要的东西顺手一丢,废弃物到处都能捡到,而许多的废弃物如书报纸箱等都可以用来换钱,他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朋友,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了一个小店,一点点地做起了废品业务,一点点地积累着经验。

  那年月,社会活跃,思想活跃,人人活跃,只要肯吃苦,就不愁开花结果,到了1990年前后,他已在这个行业站住了脚,且小有收获了。然而,收废品是特种行业,政府管得紧,要想有大发展,得有正规企业的支持。谢禄喜说,他了解了一圈,只有供销合作社系统有购有销,买卖兼营,而且渠道多,路子顺,能够发挥所长。经多方协调,1994年他和福州市物资回收利用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加入到了供销合作社行列。15年来,他相当注意行情变化,近年来更是特别重视期货市场信息,每天都要和同事们一起利用网络平台把动态价格信息收集起来,整理好后发布出去,成了全市废钢铁行业信息发布权威,也成了期货市场的“参谋”、“顾问”。和公司合作发展的这些年,他头脑里没有节假日概念,没有8小时概念,为了做事方便,他干脆把家也安到了经营部内,24小时和业务互动,差不多和岗位融为一体了。个人的努力,合作的成就,导致了事业一帆风顺,从那时起,他没有左顾右盼过,而是静下心来,把根扎在经营部里没有挪过窝。

  观色察质,废旧品堆里练出了探宝识货的“火眼金睛”

  谢禄喜的成功得益于他具备了过硬的业务本领。他的特点就是经常泡在收来的金属堆里挑挑拣拣,久久沉思,经过长期摸索,加上平时细心观察积累,他练就了一套看成色、拈重量、估价格的鉴别有色金属回收技术,仅靠视觉、触觉等,能从废品中挑选出铝、铅、锌、镁、镍等40多种有色金属;对于合金,他通过拈重、牙咬、熔化等方法就能分辨个八九不离十。他介绍说,平时碰到比较多的还是铝合金物品,比如铝线、铝器皿、铝建材等,种类很多,种类不同合金成份也不同,含量差异大,没有娴熟的分辨本领,简直无从下手,生意肯定难做。

  2007年,他作为唯一的农民工,和另两位选手一起代表福建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参加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举办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废旧物资回收职业技能大赛”,夺得了优秀奖,成了系统中的佼佼者。

  向往更高,坦言不离不弃这支特殊的“敛材”团队

  谢禄喜说,社会越发展,越进步,废旧物品回收业务会越加突出,特别是城市,大到工厂社区,小到家家户户,都涉及到各类物品的淘汰与更新问题,淘汰下来的东西哪里去?废弃的东西哪里去?对此,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了,而多数城里人却不屑于“拾荒者”行业,一怕其脏,二怕丢面子,三怕辛苦累人。他们这些农民工可没有那么多的顾虑,现在他的团队里除30多位再上岗人员外,还有50多位农民工,个个都很出色。他表示,他挺爱这一行的,大家在一起共事也很愉快,从没考虑过要走人单干,还说,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回收行业政策调整较大,不利因素仍然较多,大伙的目标是力保今年全年销售额底线过1个亿。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事业肯定会越做越大,他所在的经营部肯定需要更多的岗位,招收更多的人进来就业,当然,招肯吃苦的农民工可能性最大,他坦言,要把这些人培育好,影响好,带领好,在物资回收利用这个行业内多做点工作,为社会循环经济多作些贡献,就相当满足了。

 

采访手记

  谢禄喜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个实在的人,他不因为自己收废品而觉得低人一等,反而认为这个行业非常适合他,非常能发挥他的特长;他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农民工而瞻前顾后,束手束脚,也许这正是他比别人更优秀的秘诀。祝愿他和他的团队,在此岗位上为国家回收更多的资源,敛更多的“财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