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外资村镇银行:农金领域里的“鲶鱼”

□ 本报实习记者 臧洪菊

  4月22日,新华网一篇题为《外资银行下乡来——中国农民乐享金融市场开放》的通讯这样写到:渣打银行在新疆地区推出的小额农贷试点项目让600多农户从中受益。……急需小额贷款的新疆一村民吴永虎说,原来他还可以到农业银行贷款,但现在不行了,因为2004年农行的网点就撤走了。

  对于外资村镇银行抢滩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象,媒介一直是议论纷纭。总体上看,除了客观的新闻报道外,似乎怀疑的眼光和质疑的口吻要远远多于赞赏的言词。例如,“醉翁之意”的用词。

  但是,如果除却感性思维上的偏好,客观地去评价外资村镇银行,则可以感悟到他们在拓展中国农村市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寸有所长”。

  第一“长”,是“果敢、睿智的决策”。说外资村镇银行在决策上果敢、睿智,是因为他们能够迅速地找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薄弱点,并趁势切入。

  其一,对于意欲本土化的外资银行来说,在我国国内金融机构尚未充分开发村镇这一地区之时,提前抢占地盘并及时开展试点工作,能够为其赢得“关注‘三农’”的良好声望;其二,外资村镇银行将那些在国有银行贷款难的中小企业纳入了自己关注的客户列表,扩宽了自己的市场范围。这是汇丰、花旗、渣打等银行“所见略同”的共同做法。

  第二“长”,是“长远的眼光”。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农村市场并非是一片坦途。除却农村金融风险偏大且产出很低的原因外,外资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还难免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羁绊,例如,对农村地区不熟悉、缺乏地缘优势、网点有限等。

  既然如此,外资银行为何还要坚持入驻农村?

  用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剑锋的话来说,那就是“外资银行看准的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 

  渣打银行首席执行总裁兼董事会常务副主席曾璟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直言不讳地说过,“村镇银行追求盈利是一定的,也是最终目的。可是,村镇银行在短期内就追求盈利是不现实的。”但是,“总体来看,以后一定会盈利”。

  第三“长”,是“谨慎的态度”。对于新设立的外资村镇银行,国人最急于关心的,莫过于他们能否真的姓“农”、能否为农民和农村的中小企业贷款。在入驻我国农村之初,汇丰、渣打所设立的村镇银行也同样未能逃过类似的质疑。

  对于此类问题,汇丰银行的回答是,他们的目标在于立足长远,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一句话,不能急于一时。

  而面对迟迟不向农户发放贷款的质疑之声,渣打银行给出的回复是,该行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农民的产业链、指导农民学会面对风险,以便制定出村镇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至于这样的解释是托词还是事实,文章开篇的信息足以做出解释,“渣打银行在新疆地区推出的小额农贷试点项目让600多农户从中受益。”

  外资银行在中国下乡了,他们惠及了中国农村里一部分“求资若渴“、但却又”求资无径“的农民和中小企业。

  吴永虎说,原来他还可以到农业银行贷款,但现在不行了,因为2004年农行的网点就撤走了。

  这句话,是事实,却让人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面对农村这个金融市场,中资银行该如何决策?该如何服务“三农”?该向外资银行借鉴些什么?

  外资村镇银行的特点和做法,为中资银行的自我反思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由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