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千万别吃猪肉,更别去养猪的地方。”这样的传言最近频繁出现在网络、电话、菜市场的闲聊中。虽然我国内陆地区并没有发现“猪流感”疫情,但是随着周边国家和地区疑似病例时有出现,这种传言对国内猪肉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
在“猪流感”疫情发生之前,我国的猪肉市场就因为供大于求,价格不断下滑,养猪农户的利润逐渐接近临界点。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猪流感”的暴发对于我国的养猪农户和生猪产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猪流感”只攻击人类,并在人与人之间交叉传播,而在猪等动物身上尚未发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总干事贝尔纳·瓦莱特道出了个中缘由,这种流感病毒是多种病毒的混合体,包含人流感病毒,北美禽流感病毒和北美、欧洲、亚洲三类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并不会因为食用猪肉或者接触生猪而传染。这与国外的疯牛病和我国曾发生过的禽流感显然不同。
既然如此,称其为“猪流感”就牛头不对马嘴,显然冤枉了猪。冤枉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个并不准确的疫情名称把养猪业拉上了,深深伤害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生猪产业。墨西哥的猪肉卖不了了、美国的猪肉没人要了、泰国的猪肉出口遇阻了、我国已经下跌的生猪价格失去了节日消费可能带来的价格回调预期。
一个名称引发了生猪产业全球性的低谷,美国首先呼吁为此次疫情改名称,这样的呼吁引来了众多国家的附和,连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也站出来发表声明,建议把这场疫情改称为“北美病毒”。
但是,一个名称对猪肉市场造成的影响已经形成,即使“猪流感”马上更名为“墨西哥流感”或者“北美病毒”,人们对食用猪肉形成的心理恐慌并不能马上消除。在配合名称更正的同时,作为还没有被疫情严重波及的国家,我们更为紧要的是需要利用一切宣传手段,普及科学防范知识,让所有民众都知晓,猪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器官疾病,是流行性感冒的一种。猪流感并非通过接触猪和吃猪肉传染,猪肉经过70℃以上的高温,病毒就可以被杀死;目前,猪流感还没有传入我国,无需谈虎色变,防范过当;即使还是不可避免会传进我国,那也无妨,我们已经有了防范SARS和禽流感的经验,现在从上到下都在严加防范,猪流感即使真的来了,我们也不会措手不及,完全可以稳操胜券,战胜不速之客。
猪是被冤枉的,中国内陆也未发现疫情,如果因为一个名称伤害了一个产业或者一个群体,那将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