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3,分别为肥料投入水中之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时的情况。
“浮肥”现象,近几年屡次发生,本报曾经在去年报道过类似事件——2007年,山东省菏泽祥瑞农资公司总经理苏良遇到此类事件。有农民反映苏良所售的某品牌复合肥施用后并未完全溶化,而是漂浮在稻田的水面上,此事引起农民对该品牌复合肥质量的怀疑。今年湖北省京山县所出现的“澳特尔”肥料漂浮现象,将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浮肥”。
在京山县采访时,本报记者在许明磊的店中抽取了“澳特尔”30%氯基复合肥样品放入盛有纯净水的杯中,做了一次试验,并用相机记录下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当肥料遇水后立刻沉底,并迅速发生分解反应,记者用肉眼可以观察到肥料周围存在气孔。
一分钟后,一粒化肥浮出水面,另有一些颗粒处于悬浮状态。
五分钟后,处于悬浮状态的颗粒也浮出水面。
十分钟后,约四分之一的颗粒浮出水面,并处于稳定状态。
看来,确实存在肥料漂浮现象。那么,到底是何原因让肥料浮出水面?这样的现象会不会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肥料的漂浮会不会让养份流失?又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相关学者和专家。
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白由路表示:“肥料漂浮”现象基本以包衣肥料为主,与肥料含量是否达标没什么关系,当肥料养份被水充分溶解后,肥料自身会留有一个空壳,由于空壳质量较轻,漂浮在水面上属于正常现象。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金继运博士则认为:“肥料漂浮”的因素很多,肥料本身未必不合格,只是在造粒工艺、耕种方法上存在差异性。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复合肥中的填充料导致。
专家们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大家一致认为:“漂浮” 现象与肥料的养分含量无关,只是在造粒工艺、施肥方法、外部环境上存在差异而导致的,并且在肥效上无多大影响。
其实,“肥料漂浮”现象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对农作物的后续生长基本没有影响,也不能因此来辨别肥料的真假与质量。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副处长杨帆表示:无论是稻田还是旱田,想要肥效充分发挥就要采取深施肥的方法,“肥料漂浮”事件就是由于肥料直接撒入水中没有进行深施而造成的,倘若将肥料深埋土壤,等养分充分解发后再灌溉就会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有专家指出,农民应当享有知情权,现在浮肥现象普遍存在,各公司应将此事告之于民,印制在合格证或包装袋上,如果再有此类现象发生后,农民将会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厂商误会也不会重演。厂家作为经营主体,应当承担起对其产品的服务义务,加大农化服务的力度不但有助于品牌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带去科学施肥常识,推动了“三农”健康、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