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李瑞河:台茶的出路在大陆


  “茶是和平和谐和睦的饮料,茶和两岸,合作双赢。近些年来,台湾茶遇到发展瓶颈,现在又面临金融危机,雪上加霜。台湾茶业何去何从,出路何在?我认为,台茶的出路在祖国大陆。在台湾时我大声呼吁:台茶应该大胆西进,抢占大陆内需市场。”日前,在漳州天福茶学院内,茶学院创办人李瑞河先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李瑞河身兼海峡两岸天仁茗茶和天福茗茶集团的总裁,在海峡上空飞来飞去。李瑞河介绍说,这次回台湾,主持召开了“台湾茶业发展论坛”。论坛于4月27日在苗栗县竹南镇天仁茶厂举办,邀请108位业界人士与会,探讨岛内茶叶发展。李先生作主旨发言,呼吁台湾制茶产业大胆西进,以台湾茶的优势抢占大陆内需市场,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同。

  李瑞河用历年茶叶产销的数字分析比较了两岸的情况。他说,大陆由于经济发展,茶产业也水涨船高。茶叶产量1980年为30万吨,2006年为103万吨,突破百万吨,超越印度的95万吨而跃居世界产茶第一大国。2008年产量为124万吨,28年茶产量翻了两番,平均年增产率超过10%,为世界年平均增产率(3%)的3倍多。

  台湾茶叶产量不增反降,1990年为2万吨,这几年在1.7万-1.8万吨间徘徊。李瑞河认为,大陆市场大得惊人,是世界第一大茶叶消费市场。十年来,大陆人均年茶叶消费量增加一倍,而且对高价位茶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年茶叶消耗量还将不断增加。目前年人均饮茶量仍偏低,以2008年为例,内销量94万吨,年人均饮茶量仅0.7公斤,尚不及台湾人均1.5公斤的一半,大陆内销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乌龙茶尤其是铁观音方兴未艾。台湾乌龙茶质量优异,又具特色,大陆13亿人平均每人每年喝1杯(3克)台湾乌龙茶,就需4千吨,年人均喝5杯,就把台湾产的茶喝光光了。

  李瑞河强调,台湾有特色、知名的茶很多,包括文山包种、竹苗的东方美人茶(又叫膨风茶)、台中的梨山茶、大禹岭茶与南投的冻顶乌龙、日月潭红茶、嘉义的阿里山茶等,都有优势,用“台湾”名义到大陆推销茶,绝对容易销售,抢占大陆茶叶内需市场现在是大好时机!陆客来台湾,也喜欢买台湾茶当伴手礼,像天仁在日月潭的门市,最近业绩翻了两倍。

  大陆已于三年前放宽政策允许台商开设茶庄零售业,他建议台湾当局鼓励茶农变茶商,辅导各茶区茶叶产销班、农会、生产合作社等茶农组织,到大陆设点行销台湾各地特色茶,同时销售大陆茶,优势互补,创造双赢。假设一个行销点每年销600公斤台湾乌龙茶,一万个行销点每年就可销6000吨,将是突破台茶困境的良方。

  李瑞河表示,台湾茶农到大陆卖茶,如果业务不熟悉,可以到天福茶学院来进修培训。台湾茶农子弟如果前来茶学院就读,可先念书等到毕业后再付学费。如今两岸三通了,他希望两岸茶业界人士联手,能顺畅地茶来茶往,共同创造中国茶的辉煌!      (严利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