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工会工作社会化解析

□ 申卫国

  三方面内涵

  其一,是指工会维权方式的社会化,即借助社会力量维权,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非公企业数量已远远超过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大量增加,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快速上升,侵害职工权益现象日趋复杂。对此,工会既无法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维权,也难以靠一己之力独自承担日益繁重的维权任务。因此,工会应更多地在社会利益协调格局中充分表达职工诉求和意愿,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新格局。

  其二,是指工会活动领域的社会化,即把活动领域向社会拓展,积极参与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新形势下,工会必须在做好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同时,积极拓展社会活动领域,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必须有机融入社会生活,在社会层面上就涉及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表达职工的意愿和工会的主张;必须突破个体维权的局限,更加重视代表和维护较大范围的职工群体的利益,积极参与协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的独特作用。

  其三,是指工会自身建设的社会化,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参与社会活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工会自身建设,转变工作方式,培养工会的政治家、劳动关系专家和社会活动家。工会必须积极探索自身建设的社会化,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社会化工会干部队伍,尝试新建企业和社区工会干部的职业化道路,培养工会在劳动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和有较强活动能力的社会活动家,有效提高工会工作者的社会参与和交流能力;善于利用大众传媒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工会,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中国工会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提升工会组织的社会形象;必须努力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工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五个探究维度

  首先,树立社会化大维护观念,立足源头维权,切实增强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一是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分析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争取党委帮助解决工会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二是注重参与立法与政策法规的制定,为实现和发展职工权益提供坚强的保障。三是采取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等方式,积极表达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督促政府职能部门尽快解决事关职工生产生活的热点问题;四是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加强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沟通,研究解决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强化源头参与。

  其次,树立开门办会的意识,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面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日益复杂化,工会工作必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合,增强工会工作的社会效应。近年来,工会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如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配合人大进行《劳动法》、等执法检查,纠正企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工会组织和规范工作运作;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维护劳动者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完善多层次的社会化维权长效机制,为推动工会工作社会化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如针对劳动关系方面具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注重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并通过这一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工会与企业方的沟通对话,有效协调劳资双方利益关系,争取使职工的意愿和工会的主张,通过协商上升为政策。针对劳动争议数量逐年上升的新情况,工会注重完善工会劳动争议调处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司、产业、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有效促进了劳动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

  第四,努力夯实基础,把工会组建工作自觉纳入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工会应按照区域性大党建工作格局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党建指导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自觉地把工会组建融入大党建格局。成立了由党委分管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由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大、安监等有关负责人组成的工会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五,强化工会能力建设,探索工会干部的职业化和社会化。工会工作的社会化进程,必然会对现行的工会干部管理体制构成挑战。顺应形势的变化发展,不少工会在推进工会工作者职业化和社会化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有效地促进工会工作的专业化。

  四个待解问题

  一是工会工作社会化的进一步推进,必将涉及到工会组织体制等深层次问题。企业工会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但同时,要通过工会工作社会化,使走出单位制的“社会人”进一步成为“组织人”,就必须思考是否要强化社会化的建会方式和社会化维权机制建设。

  二是工会工作社会化的进一步推进,必须注重把履行维护基本职责和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相结合,把维护职工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和维护职工社会权益更好地统一起来。工会要走出“内循环”、“小循环”,就必须推进社会化,实行借助社会力量办会和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的良性双向互动。从工会职能的角度说,也就是要把履行维护基本职责和履行各项社会职能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更深入的社会参与,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为维权工作创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

  三是工会工作社会化的进一步推进,必将要求拓展工会组织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途径。但现实中,职工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有效途径相对较少,工会在这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

  四是工会工作社会化的进一步推进,必将对工会的自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包括工会组织增强社会参与、社会对话、社会运作的能力,增强参与和从事社会工作的本领等等,否则工会工作就难以扩大社会影响、难以取得实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