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天门,一提起兴隆生猪专业合作社,业内人士都耳熟能详,知道是湖北天门市供销合作社组织兴办的养猪航母。一提起孙修,个个都竖起大拇指,他是这个养猪航母的舵手。
1997年,孙修下岗了。正当大部分职工悲观失望,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孙修回家养起了猪,这一养就是12年。12年来,孙修依靠科技,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不仅自己富裕了,而且在当地和周边乡镇还带起了112户养猪专业户,成立了天门市兴隆生猪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经成为天门市规模较大的养猪专业合作社之一,打造成了天门新的养猪航母,孙修也就成了这个养殖航母的舵手。
历经风雨 终见彩虹
孙修说,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养猪一开始,他就遇到过不少麻烦事。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租了一个四栋的养猪场后,他又向亲朋好友借了20万元,用房子抵押贷款了20万元,改造修整猪舍,进了100头仔猪。2007年,孙修看准了市场行情后,在2006年亏损的情况下,先后又筹资500多万元,租用废弃的福利院,兴建起了11栋标准猪舍、1栋饲料加工厂、1栋办公室、2栋员工宿舍,同时对原有的猪场也进行了改扩建,新建7栋标准猪舍。后来面临的是技术和市场问题,不是猪生瘟了,就是饲料出问题了;不是猪的品种不行了,就是市场行情下滑了,总有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有几次,孙修都打起了退堂鼓。特别是2003年和2006年,自己的猪场发了两次疫情,亏损200多万元,几乎倾家荡产。然而孙修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痛定思痛后,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和当前的市场行情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做出了更大胆的决定:一个是千方百计扩大规模,一个是到华农大找专家教授学习生猪养殖技术,聘请专业的养殖人员。同时,孙修还开通了农村远程教育网,通过远程教育网络,不仅能学到更新的知识,还能收集市场信息,及时调整养殖规模,改良养殖品种,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尝到科技致富甜头的孙修,越干越起劲,他的养猪场也越来越红火。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渐渐富起来的孙修总有一种责任在心中涌动,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在孙修的带动下,养猪场所在村的20多户农民跟着他养起了猪,后来粮管所的吴鹏林等3位同事和供销合作社周振波、郭平安等5位朋友、熟人也加入到了养猪的行列。对这些想发展养猪事业的人,孙修总是有求必应,从猪舍的建造、仔猪的购进、饲料的配比、防疫的技巧,到销售的渠道,每当他们遇到难题,孙修就耐心地给他们指导,热心地给他们帮助。为了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孙修除了上门指导外,还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学习,为他们亲自授课。每逢农大专家讲座和远程网开课的时候,孙修总是通知他们,向他们敞开大门。随着孙修助人为乐名声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找孙修传经送宝,连周边多宝、拖市、蒋湖、蒋场的农民也慕名而来。
组建专业社 迎来新天地
把周边的养猪业带动起来了,养猪个体户单打独斗存在的资金、技术、销售竞争等具体问题也随之而来。孙修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他有一种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冲动,但又很犹豫,怕农民不理解,怕自己承担不起这样大的责任。就在这个时候,天门市供销合作社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孙修的情况,把专业合作社的有关资料送到了他的手中,向他介绍专业合作社的知识,和他一起考察周边县市成功的专业合作社,使孙修树立起了信心。与此同时,他们一道走村串户宣传专业合作社,一起做养猪户的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意愿。终于,在2008年5月,以孙修两个养猪场为基地,联系11户养猪大户,依法注册成立了天门市兴隆生猪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完善了制度,设立了办公室、物资供应部、技术服务部、外协销售部等内部服务机构,与社员签订了购销协议,实现了产购销一条龙,并逐步建立健全了科学合理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以及积累与发展机制,使专业社始终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社原则健康地运行。专业社的建立,带来了信息服务设备和其他服务设施和手段的极大改善,科学养猪水平,整体防御能力进一步加强,收入进一步扩大,养猪户的积极性进一部提高,周边112户养猪户有36户入社,其余的都与专业社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孙修说:“合作社把我们带向了新的广阔天地,集体闯市场就是比单打好。”(王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