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春风化雨正当时
——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资金需求的调查
□ 本报记者 孙思磊 通讯员 黄忆寒

  今年春节期间,在劳务输出大县江苏阜宁县经常出现罕见的塞车现象,到处都是返乡过年的人。统计显示,正月初二,在阜宁县境内的外地手机用户达到历史最高峰:20.62万户。与往年不同,受经济形势影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春节后不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乡自己创业。当年“洗脚”进城,如今“洗脑”还乡的农民工怎样创业?当地如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留得下?资金杠杆的撬动作用显现出巨大的效用。

  阜宁农合行行长王康向记者介绍,今年春节,该县共有15.27万名农民工返乡,目前在家的返乡农民工有16073人,约占外出务工人数的9%。已经出去的农民工又要回来,导致农民的劳务收入减少。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返乡农民有事做,有钱赚,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很多农民工返乡后,最直接的想法是重操旧业,种地。但是记者了解到,不少返乡农民工在外打工虽然有些积蓄,但想承包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存在资金缺口。阜宁县陈集镇的陈志高以前一直在外面搞装潢,连续几个月,工程都不太好接,打算留在家乡承包两亩地搞蔬菜大棚,土地承包费可以自己掏腰包,但要付建大棚用的钢架、薄膜,雇人干活的钱,有点吃力。到底要不要回家乡,一度成为他困扰的问题。春节回家时,他看到阜宁农合行在村里张贴的联系卡,就打电话给陈集支行行长崔巍“求助”。节后没几天,就拿到贷款。

  就在陈志高承包土地的隔壁,是返乡创业的陈当艾:“我们4个股东合伙承包了400亩地,种樱桃番茄和香瓜,向阜宁农合行申请了30多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买材料,发工资。我们不仅事业做起来了,现在,村里不少返乡农民工都到大棚上班,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30元工资,如果加班,还能拿到1小时4元的加班费。算下来,和外出打工也差不多。”

  除了农业,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最想干的还是进工厂当工人,外出打工,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记者调查中发现,农村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企业面临需求不足、资金紧张、效益下滑等尴尬局面,现有工人都面临失业的危机。

  江苏斑竹袜业有限公司是有着800多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本。公司董事长施凤广说:“去年9月份开始,明显感觉美国等地的订单少了,尤其是利润较大的高档货。但当时原材料一降再降,如果不抓住机会多囤些原材料,为接新订单增加竞争力,企业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可是手里没那么多流动资金,一时犯了难。以前我们从没贷过款,盐城市区信用联社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我们一起想办法。刚开始贷了200万,很快加到500万,年底已经达到800万。用这些钱购进大量价格较低的原料,又用优惠的价格抢到了6个月的订单。现在不仅不裁人,我们还忙着招人呢,仅节后几天就招了100多人。”

  盐城市区农村信用联社主任周海联说,企业遇到困难,信用社要想办法帮助企业技改扩能,调结构,扩大再生产,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今年以来,该联社已经对168个企业授信73500万元,新增26个企业授信25000万元,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10亿元担保额度,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

  一根资金杠杆,撬起的不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创业者,更是解决了返乡农民工的饭碗问题。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在广大农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任,及时地向他们伸出援手。这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正是在这个经济寒冬中,农民最需要的礼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