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黄山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多措并举,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再就业,用实际行动中的“六字真言”把服务“三农”的宗旨落到实处,力促地方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已向8819户返乡青年发放各类创业就业贷款累计6972万元,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贯彻一个“实”字。积极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就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意向和资金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信贷支农方案。该市歙县联社北岸信用社信贷人员深入辖内北岸工业园区和部分村委会,对辖内支农及信贷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信贷工作基本情况、资金需求和信贷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总结和反思,制定了详细的信贷支农计划;同时组织人员对未开展信用评级的返乡农民工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并根据信用评级核定授信额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贷款证发放到返乡农民工手中。
做好一个“牌”子。重点做好农户小额信贷品牌,切实保障农民工返乡后传统农业生产和基本生活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辖内各行社围绕农户资金需求,重点投放小额信用贷款,优先支持春耕备耕,最大限度地满足辖内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去冬今春,徽州区联社共对素有“安徽养蜂第一乡”的西溪南乡农民发放蜂业小额贷款60余万元,帮助蜂农解决购买种群、蜂具等资金短缺,为今年蜂农获得高产提供有力保障。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余额达96689万元,贷款余额达52270万元,贷款户数为72049户。
突出一个“快”字。积极提高办贷效率,优化信贷流程,简化贷款手续,全力保障返乡农民工的资金需求。歙县联社郑村信用社在受理农户贷款申请时,第一时间进行贷前调查,及时进行贷中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每笔贷款从受理到发放,保证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同时建立贷款“绿色通道”,持有贷款证的农民工可直接到信贷专柜办理业务,随用随贷,周转使用。
落实一个“惠”字。积极采取多种利农惠农措施,营造和谐信贷环境。一是对无力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农民工,允许其延期偿还;二是适当降低利率上浮幅度,减轻利息负担。目前,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整体上浮幅度定位在10%-30%间,大大低于以前的50%-80%的执行利率。
做到一个“活”字。对返乡农民工的资金支持,体现“灵活”的特点,既直接投放资金支持农民工创业,又间接化解农民工再就业难题。一是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农带农。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实现以点带面、以农带农的效果,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祁门县联社共投放资金1000多万元,仅今年元月份就投放资金200万元,支持黄山万年红门业有限公司和三艺模具厂等18家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带动了该县近3000人就业。二是创新信贷产品,稳定企业生产。农信社在原有的金融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了“企业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新的便民贷款,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截至2009年1月,休宁农合行累计发放企业联保贷款266万元,有效解决了当地茶叶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使就业农民工不再失业,稳定已就业农民工现状。
坚持一个“优”字。黄山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照安徽省联社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标准行社创建和合规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竭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要求信贷人员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走村串户开展信贷调查研究,做到贴近业务、贴近客户、贴近“三农”,真抓实干,为农民工兄弟解忧,为企业创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