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商行改革与发展

□ 崔建强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的本质内涵和规律的把握。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农商行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对于处于改革进程中的农商行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联系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不断体会和思考。

  思想认识上要有新飞跃

  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基层农商行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思想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依法高效履行农商行职责、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农商行的必然要求。全辖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全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原则和方法步骤,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事争一流”这一思想核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扎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要抓住重点,务求实效,重点查找和解决各级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把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把“干一流工作,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把广大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贯穿到农商行改革发展中来,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实现规模、质量、速度、效益的有机统一。

  支农服务上要有新举措

  与其它新型金融机构相比,农商行是从农信社脱胎深化而来,与“三农”有着天然和必然的联系,具有自身的特色和较为稳定的基础。我们既要看到这些优势,更要发挥优势,做精做细农户小额信贷等适应农村市场的传统业务。摸清农户生产项目,了解农民信贷资金需求,全面建立农户经济档案,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小额贷款限额,让有资金需求的农户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信贷支持,把特色做成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要建立一套鼓励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重视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素质,加快向全能银行发展。要借助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充分结合当前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努力开发适宜农村、农业发展的金融平台和金融产品,加快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及时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建立和完善信贷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贷款管理制度,建立以支农为中心的贷款考核体系,建立集中有度、审批及时、运转高效的贷款投放制度,使信贷支农真正成为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助推器。

  品牌形象上要有新提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迈进中,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企业文化,打造独特的农商行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人。面对入世的激烈竞争,现代金融企业需要统一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动力。处于深化改革阶段的现代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是对原有企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农村商业银行为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要重塑现代金融企业文化。要大力弘扬山东省联社提出的“改革创新、团结实干、廉洁高效、争创一流”的农村合作金融企业精神,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素质的竞争。要站在新的高度重视培训和教育工作,把建设学习型团队当作打造一流企业的必要前提。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其中也包括对员工生活的关心和人格、权益的尊重。要积极发挥党政工团等组织职能作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及全员健身活动,努力围绕社会关注的大事、热点,策划一些有影响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在献爱心送温暖的同时,也大力宣传农商行“统一形象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网点设施,统一广告用语”的优越感。要加强文明规范服务总体规划,联系自身实际,对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员定岗,用具定位,操作定型,服务定时,努力实现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要结合实际,建立严格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建立“一个中心、四个层次”的服务大格局,即以为客户服务为中心,一线为客户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领导为群众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