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6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措施

□ 姜国平 邢升第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农村信用社的冲击和影响日益凸显。农村信用社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推进自身加快发展,必须加强信贷基础管理,以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把握基本原则

  要增强利率定价机制的科学性,需根据当前货币政策和业务拓展的需要,把握好贷款利率定价原则:一是成本效益原则。即贷款利率定价必须充分考虑资金来源的成本,以保本点为最低利率基准,以追求价值追大化为目标,以提高经营效益为中心,在确保合法合规并兼顾客户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利率水平。二是风险覆盖原则。即要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理念,坚持风险防范优先的原则,根据风险溢价覆盖成本损失的原则,确定不同贷款种类的利率档次。贷款风险程度提高,利率上浮的幅度就应加大,反之,利率上浮的幅度就应减小;贷款期限越长,不可预测风险越多,利率上浮的幅度就应加大,反之,上浮幅度就小。三是区别对待原则。即要综合考虑贷款客户的信用等级、经营状况、合作前景、贷款安全度和对信用社的综合贡献度等多种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利率水平,通过实施差别化的利率政策,让信用差的客户吸取教训,让贡献大的优质客户得到实惠。四是公开公正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定价要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开各类贷款的定价利率,加强利率政策宣传,区分每笔贷款的实际情况,做到加息有理,优惠有据,鼓励客户树立诚信形象,吸引客户争当优质客户。

  注重定价细节

  一是细分客户市场,分类确定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定价要严格执行人民银行的相关贷款利率规定,在政策规定的浮动区间内进行浮动。要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立足当地资金供求状况和市场利率变化情况,区分优质客户、调整客户、限制客户,实行差别化的贷款利率,分别确定相应的贷款浮动幅度。二是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要区分客户信用状况和贷款担保方式不同,灵活把握贷款利率定价。对安全系数相对高的抵质押贷款,可降低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对采取保证方式的担保贷款,可提高利率浮动幅度;对个别长期合作企业要求提前还款再贷的,从保市场的角度出发,在满足企业提前还贷要求的同时,要在原来利率水平上实行适当上浮。三是根据客户对农村信用社的综合贡献度,合理确定优惠贷款利率。要按月统计分析客户在农村信用社存款、结算、代理业务等情况,科学测算客户对信用社的综合回报率,据此给予相应的利率优惠。同时,对客户贷款利率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客户贡献度变化情况,按季对贷款客户进行分类排队,对达到利率优惠条件的,要主动给予利率下浮,对未达到利率优惠条件的,要除消享受优惠政策,及时调高利率,以此促进客户努力提高对农村信用社的贡献度。四是增强利率定价的透明度,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贷款利率定价政策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贷款服务便捷的优势、利率优惠的政策和条件,公开利率浮动的标准和范围,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贷款市场竞争力。

  加强规范化管理

  一要不断提高贷款利率定价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明确专职利率管理部门和专门人员,落实利率管理职责,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金融形势、行业产业调整、货币市场行情等情况的研究分析,搞好对利率走势的研判,提高贷款利率定价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强对贷款综合收益率的考评。县级联社要加强对基层社和信贷人员发放贷款产生的综合收益的考核评价,合理制定指标体系,促其在坚持贷款利率定价原则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实现信贷资金收益最大化。加强对贷款利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建立利率执行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基层社和信贷人员利率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完善措施,增强贷款利率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