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6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机安全 要补科技课

□ 本报记者 尤云 李彩琴

  2009年6月9日中午,山东菏泽牡丹区小留镇一农妇收麦时胳膊被卷入收割机内,导致右上肢撕脱、完全离断。经过大量输血补液抗休克治疗、清创、骨折复位固定及血管移植等一系列努力,9小时后,油凤伟脱离生命危险,再植手术成功。

  伤者油凤伟回忆,9日中午12时许,她家的收割机为本村村民收麦,驾驶收割机的司机是一位雇来的师傅。事发时,司机将联合收割机开到地头准备放粮,此时收割机的脱粒机部分处于停机状态,油凤伟伸手去清理脱粒机滚筒里缠绕的麦秸,不料此时司机无意中发动了联合收割机,当时就将她的右臂吸进去了。

  2009年5月14日上午10时许,位于安徽芜湖市芜湖县湾沚镇三元村一农民在干农活时不慎被耕田机“咬住”,血流不止,情况危急。芜湖消防官兵侦查发现,该男子在耕种时因操作农机不当被高速旋转耕刀死死卡住了身体,其腹部以及左侧小腿腓骨处被锋利的耕刀刮住,鲜血正不断往下流,情况万分危急,消防人员立即展开救援。由于伤者身体被卡,留给救援人员的操作面十分狭小,此时官兵随身携带的无齿锯和液压剪扩器没有足够空间无法进行破拆操作,救援一时陷入困境。终于,救援人员想出了新的救援方案:将农机耕刀拆解,使伤者与农机分离。为避免发生二次伤害,消防官兵用扳手先将农机保护罩拆除以扩大操作面积,然后再进入农机下部,卸掉传动轴承螺母从而使伤者与农机分离,通过近10分钟的紧急救援,成功将伤者从“虎口”中解救出来。

  以上两起事故,不可否认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但将农机事故全部归结为农机使用者自身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技能不过关——也就是说,板子打在农民兄弟身上,这样难免有失偏颇。其实,在农机不安全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科技支撑尚不足。

  培训的安全和科技含量不足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设备制造商协会技术和安全经理王莹。农业是设备制造商协会服务的五大重要行业之一,有关农业机械的安全课题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王莹说,农业机械安全总体上分两大类,第一类是农业机械自身的机器安全,第二类就是机器操作维护等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保证农业机械的这两类安全,必须照顾到这两方面:一是从“机”的角度,农业机械产品要符合相应的标准法规及通过相关认证,以保证从机器本身就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程度;二是从“人”的角度,要对相关操作、维护及管理人员严格进行相关培训,以保证人员自身按照正确规程操作、维护并管理农业机械。

  打开网络搜索,各地农机人员培训的消息并不少见。但是,农机培训工作并不全面,水平程度也参差不齐。王莹介绍说,我国农机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资格划分为五个等级,包括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及高级技师(一级)。农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工种)主要包括:拖拉机驾驶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农业机械操作工、农机修理工、农机燃油系修理工、农机液压系修理工、农机电器设备修理工、农机散热器(水箱)修理工等。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农机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并未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体现,甚至反而成为农村用户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厂商进行的操作技能推广,多于自身产品的销售一体化,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原则下,厂家也好,经销商也好,没有人会将自身的不足告诉用户,从而使一些隐患不断的“潜伏”下去。

  产品自身科技水平待提高

  2009年中央计划安排农机补贴资金比2008年增加60亿元。但这对于新型农机装备自主研发的支撑作用有限。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机具购买者的95%是农民个体,国营、军垦农场和新疆建设兵团等的需求量只占2%~3%。这说明目前我国农机安全从根本上讲,还是采用的“人海战术”,尚未从产品这个根源上予以控制。

  从长远看,农机产品必须从先进性、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几方面进行“补课”增强农机具与实际需要的配套性,逐步向高质量、高科技、高性能、低能耗、低排放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因此,农机装备水平必须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结构优化转变,更加注重农机产品配套技术集成和资源综合利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的总体科技水平提升较快,但由于国产农机设备主要供给国内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其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而使安全性能不能有一个质的提高。

  分析科技“短腿”的原因,许多企业人士指出农机微利是主要因素。《中国经济时报》日前就有报道指出:由于补贴政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种成本不断上升,致使农机生产企业在产量、销量扩大的同时,利润却不升反降。企业没钱投入,是我国农机技术与安全提升的一个瓶颈;另一方面,在农忙前,企业超负荷生产的压力目前是农机行业存在的普遍状况。据企业人士介绍,今年仅一季度的销量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水平的90%。 在这样“高歌猛进”地背景下,农机的安全质量难免让人怀疑。产业运营的不科学是技术与安全提升的另一道看坎。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