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伏天的杯中槐荫

□ 赵西岳

  未到三伏,燥热的气浪便不断袭来。我正在居室消暑,突然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啊!家乡的堂弟艺坤来了。他放下手中的礼品袋,乐呵呵地对我说:“大哥,今天我可是专程来给你一个惊喜的!”说着,堂弟便打开袋子,两盒包装精美的茗茶映入眼帘。未及我细看,堂弟就神兮兮地说:“这是我研制的乡宝——槐米茶。”

  堂弟这一“包袱”抖得我确实喜了好一阵。我乐滋滋地品尝着这鲜黄透亮的槐米茶,一桩桩往事便徐徐展现开来。我的故乡不仅有驰名中外的柿树,槐树也是故乡人所钟爱的树种。每至春夏,村头的槐树,长得枝繁叶茂,处处成荫。特别是那隐藏在枝叶间的蝶形槐花,黄的白的,如米粒般,散发出苦苦的清香,引来采蜜的蜜蜂。那时我的堂叔在镇子上给一家药房当司药,他常常告诉我们,槐树浑身都是宝,它的花和果实(即槐米),是入药的好材料。“你们采多少,我这药房收多少。”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因吃花生饼多了,不仅口舌生疮,鼻血流得怎么也止不住。奶奶唤来了堂叔,他用槐米给我配了一个方子,喝了三次便止住不流鼻血了,之后没几天,连口舌上的溃疡也痊愈了。还有一次,我的弟弟不小心让沸水给烫伤了,堂叔用槐皮和槐米煎成汤,给我连洗了三天,便治好了烫伤。

  堂弟艺坤许是受了我堂叔的影响,大概在两年前吧,他告诉我,他在故乡筹建了一个“槐米研究所”,研究开发槐米新的经济价值。堂弟送给我的槐米茶便是首批试销产品。

  槐米茶为颗粒状,压在保鲜袋里。剪开保鲜袋,里面是一袋袋2克重的小茶包,茶包由滤纸封着。将茶包直接放在杯子里,用开水一冲,一会儿,便浸泡出鲜黄色的茶汤来。端起茶杯,徐徐在唇边品啜,如一缕秋后的爽风入怀,如一剂醒神的甘露入口,淡而疏朗,较苦丁茶的微苦回甜,又似有清逸之感。

  暑酷之时,泡上一杯故乡的槐米茶,细细啜来,不只是驱热生津消暑爽身的享受,也是一种对故乡对故乡槐荫思念的寄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