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想起了盛茶竹筒

□ 徐水法

  有个和我一样,从山里进了城、住在城里堪称伪城里人的朋友,那天说起夏天到了,想起了竹筒盛的茶。没有山里生活体验的妻子问我什么是竹筒盛茶,我的双眼顿时迷离起来,老家那一望无际的竹海,鼓起风帆扑面而来,顿时充盈了我的视野。

  在老家干农活时,无论上山下田,干的都是体力活,冬天还好,夏天尤甚,没有茶喝简直要人命,于是家家户户都备有可以带着上山下田的盛茶的容器,最常见的是陶土烧制的,方便出门提着走,还有一个和紫砂壶一样的短短的壶嘴,我们一般把它叫作茶瓶。出门干活时,抓一把自制的土茶放入茶瓶里,然后冲入开水。茶叶量多量少,随各人喝的量大量小,或喝的人数多寡。到了地头,为了防备蚁虫进去,就找一棵树或竹的枝桠挂上。累了乏了,就捧起茶瓶往嘴里倒上一气, 解渴又消乏。讲究点的人家,不会用这黑红的陶制茶瓶,上山下地就提一把白底描花茶壶,到地头找个高燥地方摆放好,渴了就着壶嘴大口喝下,一下子凉到心里边,美滋滋的。不过,这样的人家不多,能够买得起景德镇出产的这种白底描画茶壶,简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人家则用竹筒灌茶水带在身边。

  做竹筒得选择几年生的老毛竹,结实耐用,不能有虫蛀孔或其它损伤,可以根据竹节长短,取适合用的节数多少节,削去外面的竹篾青,留下竹篾黄就行,把底部顺竹节下留一二厘米锯平,上面留好呈水槽,用烧红的粗铁丝烙一个洞。一般这样烙好两到三个不大的洞孔,每个洞孔只有黄豆大小,在水槽状的柄上方,打两个孔,用以穿绳子,以便提拿。出门前,得在家里的容器里泡好茶,然后把茶水倒进那几个孔里,一直到两节或三节竹筒都灌满,可以带着上山下地,找个树桠或竹枝一挂,渴了用双手举起竹筒,茶水便顺着那几个洞孔流出来倒入你的嘴里,茶香再带点竹子清香,满满灌上几口,暑乏全消,别提多惬意了!

  我在家务农时,全村百十户人家,家家都有这样的茶竹筒,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每户远不止一个。除了装茶,也有个别人家装酱油、醋的,还有好多人家用来去供销社打散装黄酒,比任何酒器丝毫不逊色。我家里记得两节、三节的茶竹筒都有,后来不知怎么就不见踪影了。

  我日渐老迈的父母说现在上山下地都把茶水装在大可乐雪碧瓶里,方便,谁还会去做那种费时费工的茶竹筒呢?其实,茶竹筒比塑料瓶不知环保、卫生多少倍,只不过我的父母和乡人不知道而已。舍弃环保、绿色的茶竹筒不用,去和那些化学垃圾为伍,委实是做了一件得不偿失的傻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