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竞争中成长的农家店

□ 本报记者 陈英华

  店名河南省淅川县铁庙村新合作超市

  店长毕玉锋

 

  近日,家住河南省淅川县铁庙村、已年过七旬的康大娘,正要去新合作超市,为自己4岁的小孙子选购副食品。她激动地说:“我经常来村里的这个店买东西,在这买东西非常方便,货真价实、用得放心。”

  康大娘所说的超市是近年来“新网工程”建设中的一家新合作农家超市,新合作超市是在原来老供销合作社的门店基础上改造而成,占地面积60多平米,虽然是村级超市,但是店面中的商品品种上千种,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城市中超市的购物环境。

  经营这家新合作超市的叫毕玉锋,1996年起,开始承包曾经是供销合作社的门店。

  让毕玉锋没有想到的是,他刚来铁庙村开始经营店面,就被当地同样搞零售的同行来了个下马威。一家距供销合作社门店仅百米的同行,看到25岁的毕玉锋时脸上充满着敌意,还时不时故意找茬。但是毕玉锋并没有打退堂鼓,“大家各做各的生意,不要干违法的事情,如果非要找麻烦,咱们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番话让很嚣张的个体户对这个初生牛犊产生了几分畏惧,不敢再来找麻烦。

  但是这个同行并不甘心把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与毕玉锋在经营上的竞争很激烈,但毕玉锋并不服输,“我就是要跟他们斗这个劲儿,我不仅不走,而且还要把他比下去,非要把这个店搞好。”

  “原来白糖都是按包卖,一斤一包,每包两元钱,而那些个体户的白糖价格跟我店里的是一样的,但每包重量总要差上一二两。一来二去,大家都知道这位同行的商品没有保障,于是很多村民选择来毕玉锋的门店买东西。

  供销合作社实施“新网工程”改造后,毕玉锋也加入进来,对自己的店面进行了装修改造,把门店变成了超市,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走进毕玉锋的超市购物,并且都称这个店面为“大社”,“大社”不仅门面大,而且商品全,信誉度高,“听起来也更亲切。”毕玉锋笑着说,“我们的商品不仅物美价廉,而且村民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体贴的服务之道使新合作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好,村民们也更愿意来毕玉锋的超市购物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