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 山东省河东区郑旺镇供销合作社主任 林廷宣
整 理:本报记者 王 琥
我们河东区郑旺镇当地种植大蒜和蒜薹非常多,其中光大蒜就有1万多亩。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后,结合当地产业特点,我们郑旺镇供销合作社在原来大蒜协会的基础上,领办了德盛大蒜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搞蔬菜种植必须要提高品质,我对这个非常有感触。去年我去趟日本,在人家那边的超市里看到,一头一两左右的大蒜卖两块钱,折算下来一斤大蒜能卖到二十块钱,而咱们这边的大蒜也就卖两毛钱一斤,可见搞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品质非常重要。我们供销合作社也应该在“三农”服务前沿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建好基地,做好示范。因此,郑旺镇供销合作社在镇上的兰埠村搞了50亩的大蒜种植示范基地,其生产过程完全由供销合作社监控,怎么样浇水、用药、施肥都要按照标准规范来做。比如大蒜畸形和容易开裂,就和浇水量的多少有关系,多了少了都不行,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来。
同时我们还申报了“正旺”牌有机大蒜的商标。“正旺”取的是郑旺镇名字里“郑旺”的谐音,就是希望咱们的合作社搞得“旺旺的”。注册完商标只是一个开始,关键要把这个商标管好做好。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这个示范基地,我们觉得基地不需要太大,但投入上要到位,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让大家觉得搞标准化生产就是好。基地已经搞了快三年了,示范效果还是不错的,这项工作我们供销合作社还要坚持下去。
在搞好示范基地的同时,我们定期给合作社社员进行种植科技培训。每年供销合作社都会从省里请农业专家来给社员们上课,这样大家能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一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农产品好销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其实,除了在生产中给予规范和指导,供销合作社还在很多方面为农民服务,比如说资金短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社在内部成立了资金互助部,并与河东区供销合作社创办的融资部门——亿嘉担保公司对接,将富余的资金调剂到其他合作社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我们还在合作社里开展信用合作,社员缺乏资金时可以到合作社申请领取互助金,等到产品卖给合作社后再做结算。现在德盛大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766户口,入社资金1139万元,已发放助农增收互助金612万元。
再看看我们建的恒温库,郑旺镇供销合作社在郑旺镇和附近的八湖镇上都有好几个大恒温库,恒温库主要收储大蒜和蒜薹。我们供销合作社在郑旺镇上收储能力是最大的,恒温库直接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对接,实行统一管理,为社员和农户统一代存,统一提供市场信息。现在我们合作社已经和青岛外贸及东北各个蒜薹主销售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大蒜、蒜薹的销售。近两年,大蒜和蒜薹市场低迷,镇上近一半的大蒜和蒜薹都是通过我们大蒜合作社销售出去的。2007年夏天的时候,镇上开始收蒜薹的价格是八九毛钱一斤,不久价格跌到了三毛钱一斤。这时不少菜贩子跟着压价,眼看着好多农户的蒜薹卖不出去,即使卖出去也是亏本。后来我们郑旺镇供销合作社马上组织合作社以六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农户手中的蒜薹,稳定了价格,让农户避免了损失。过了一段时间,蒜薹价格回升,我们收储在恒温库里的蒜薹也卖了个好价钱。